佛學,名相浩繁、義類奧博,往往令一般讀者望而興嘆,感到學之難所適從。雖然前有《佛學大辭典》、《佛爾雅》、《大明三藏法數》、《教乘法數》、《諸乘法數》等書,但其或僅僅解釋佛學名句,或僅將次第錄列部帙之名題,或僅略序部類少提綱要,不便於一般人閱讀。本《佛學次第統編》的編撰者明代佛教居士楊卓有感於此,於是綜括佛學之歷史、教義及有關名詞,匯成一編,並做詳細解說,為佛學法義之匯總,總結一切佛學之名詞、要義,全面闡述佛學之法統。既綜合,又列舉,有顯有密。為人們了解,研究佛教提供了一個比較系統而又通俗適用的讀本。太虛法師謂之「但貫攝編次,使法義有一系統,而不加批判焉」,「將大有功於佛法之宏明」。
佛法名相浩繁,義類奧博,對於一大藏經律論著,每使人望洋興嘆,莫知何所適從。雖有《一切經音義》、《翻譯名義》、《佛爾雅》、《佛學小辭典》、《佛學大辭典》等編撰,僅解釋名句耳。雖有《大明三藏法數》、《教乘法數》、《諸乘法數》等撰編,僅錄列名數或略解句義耳。雖有《閱藏知津》、《法海觀瀾》等撰編,僅略序部類,少提綱要耳。雖有隋唐宋明清之教藏目錄及日本弘教書院藏、續藏、又續藏等目錄之編錄,僅次第錄列部帙之名題耳。至夫綜括佛學之一切法相義類,依一貫之條理而編次之,可為航教海之南針,且可憑之得明佛學之系統者,吾未之見焉。以之樂趨簡易者譏為入海算沙,鹵莽滅裂,執持其一二端,沾沾自喜。而聖教竟束高閣。或縱探經究論,窮年矻矻,亦往往以不能獲其要領終。而淺嘗輒止,不免糢糊汗漫,更無論已。故今寂照居士之《佛學次第統編》為不可緩,而將大有功於佛法之宏明者也。
或謂阿難四阿含之結集,及小乘有所撰《大毗婆沙論》、《俱舍論》等,大乘所撰《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亦何莫非統括佛教之一切法相義類,依一貫之條理而編次之,或加以判攝焉者,傳入中國?援引《大智度論》之例,若天臺之《法華玄義》、《文句》,清涼之《華嚴懸談》、《疏鈔》,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