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產品一般分類 > 進擊的行為科學:更適配的決策,來自更深刻的人性測量
產品一般分類 > 進擊的行為科學:更適配的決策,來自更深刻的人性測量
進擊的行為科學:更適配的決策,來自更深刻的人性測量
進擊的行為科學:更適配的決策,來自更深刻的人性測量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2021-09-23
語言:中文
ISBN:9789579689649
定價35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當代強盛企業崛起的祕密!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真正了解「行為」才能夠成功

擊敗過度自信的決策心態,認清事後合理化的危險之處

以「試管精神」實證市場,企業在行為科學時代必備的商業邏輯



所有最具創意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每年會進行大量實驗。光是2016年,直覺軟體公司(Intuit)就進行了一千三百次實驗、寶僑家品(P&G)七千至一萬次、Google七千次、亞馬遜兩千次,Netflix一千次。這些實驗大多以失敗收場,但依舊為進步帶來了貢獻。然而,成功的實驗也可能像亞馬遜付費會員制度一樣,產生被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icholas Nassim Taleb)稱為「黑天鵝效應」的結果,不只彌補了其他失敗的實驗,還為公司帶來莫大的收益。



這些企業用來測試理論的,是根據使用者行為所得到的實際資料,而不是直覺或猜測:



與百視達出租店(Blockbuster)等競爭對手相比,Netflix為何會有轉型成串流服務供應商的遠見並提供遠超過其他串流服務的體驗?



當Google的低認知負荷的介面開始吸引使用者前來,他們如何得知該怎麼呈現搜尋結果,讓使用者不斷回頭使用呢?為什麼臉書能夠發明出「按讚」的按鈕、動態時報和標記其他使用者等創新的功能?同理,為何亞馬遜知道推薦商品和「一鍵購買」會有效?



最重要的是,為什麼這幾間公司能夠獲得這些洞見,其他公司沒辦法?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為自己的事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及體驗?



行為科學讓我們知道,人類行為通常是不理性的、受到捷思法和偏誤所驅動,並且非常容易受到做決策的情境所影響。因此,人類行為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意料之外的狀況經常會發生。根據不同的情境,最有效的偏誤也會不同。



唯有透過實驗,才能確定最有效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公司非常重視成長型思維,鼓勵員工進行測試、學習和實驗。



無論是商業活動中的哪一個角色,組織領導者、員工、客戶,都跟行為科學密切相關。運用行為科學調整行為模式,讓企業員工快樂有動力、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簡單好用、品牌及行銷方式能讓顧客願意下單,這樣的企業一定是個成功、穩定獲利且領導市場的事業。



企業唯有能夠「影響他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