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不是只有之乎者也,
孔子不是只說禮、仁、君子這些道德說教,
《論語》中有人際關係學、日常生活百態,還有培養思考的方法!
舉一反三、不恥下問、任重道遠、當仁不讓、未知生焉知死……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與成語,都源自於論語這部千年的經典,
且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究竟它們有什麼道理?有著怎樣的故事?
《論語》的世界,就是你我的人生寫照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語錄,從學習的方法、人們的互動往來,以及做事的態度,再到找尋自我意義與人生定位,甚至思考生死大事,幾乎包羅一個人一生的全部。
【論語的修養】
以德報怨
用善行和恩惠來回報惡行,不該如此嗎?
這個寬宏大度的美德,常被誤認是孔子的主張,到底孔子對於惡行有什麼想法與態度?
其實孔子是反對的。他明確主張「以直報怨」。春秋時代,「夾谷之會」是魯國和齊國間的重要外交會盟,身為魯國人的孔子在此挫敗了齊國的陰謀,並為魯國爭取利益,展現出他「以直報怨」剛烈的一面。
【論語的天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是感慨時間嗎?
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一向認真地活在每一個當下。某日他老人家站在川流不息的大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引發人們對這句話不同的理解。
孔子想傳達的究竟是對時間流逝一去不返的感嘆,還是鼓勵人們要像不停歇的時間一樣,持之以恆地努力往前進呢?
【發現《論語》的另一面】
▲人該自由選擇生活的道路:孔子說:「像富貴、成功之類的目標,若有能力可以追求的話,即使要我做趕馬車這種工作我也願意。若無法追求,那我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滿口之乎者也,但孔子並不是個無趣呆板的人:
→有人問,孔子是聖人吧,那麼有能耐,本領又多?孔子聽到後說:「我只是小時候比較窮,所以學會了不少粗活罷了。」
→子路救人收下回報,孔子很讚賞;子貢救人因為不缺錢而不收回報,孔子卻責怪他。孔子不是單以道德角度看待事物,是以全面的影響來看待與判斷。
▲孔子教出的弟子,可不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他們個性鮮活,人生過得有聲有色:
→動力不足的冉求:為人退縮低調、不把話說滿,孔子常要拉他一把;他自認能力不夠,孔子吐槽他說:你根本就站在原地不動,沒有開始做啊……
孔子不是只說禮、仁、君子這些道德說教,
《論語》中有人際關係學、日常生活百態,還有培養思考的方法!
舉一反三、不恥下問、任重道遠、當仁不讓、未知生焉知死……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與成語,都源自於論語這部千年的經典,
且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究竟它們有什麼道理?有著怎樣的故事?
《論語》的世界,就是你我的人生寫照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語錄,從學習的方法、人們的互動往來,以及做事的態度,再到找尋自我意義與人生定位,甚至思考生死大事,幾乎包羅一個人一生的全部。
【論語的修養】
以德報怨
用善行和恩惠來回報惡行,不該如此嗎?
這個寬宏大度的美德,常被誤認是孔子的主張,到底孔子對於惡行有什麼想法與態度?
其實孔子是反對的。他明確主張「以直報怨」。春秋時代,「夾谷之會」是魯國和齊國間的重要外交會盟,身為魯國人的孔子在此挫敗了齊國的陰謀,並為魯國爭取利益,展現出他「以直報怨」剛烈的一面。
【論語的天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是感慨時間嗎?
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一向認真地活在每一個當下。某日他老人家站在川流不息的大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引發人們對這句話不同的理解。
孔子想傳達的究竟是對時間流逝一去不返的感嘆,還是鼓勵人們要像不停歇的時間一樣,持之以恆地努力往前進呢?
【發現《論語》的另一面】
▲人該自由選擇生活的道路:孔子說:「像富貴、成功之類的目標,若有能力可以追求的話,即使要我做趕馬車這種工作我也願意。若無法追求,那我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滿口之乎者也,但孔子並不是個無趣呆板的人:
→有人問,孔子是聖人吧,那麼有能耐,本領又多?孔子聽到後說:「我只是小時候比較窮,所以學會了不少粗活罷了。」
→子路救人收下回報,孔子很讚賞;子貢救人因為不缺錢而不收回報,孔子卻責怪他。孔子不是單以道德角度看待事物,是以全面的影響來看待與判斷。
▲孔子教出的弟子,可不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他們個性鮮活,人生過得有聲有色:
→動力不足的冉求:為人退縮低調、不把話說滿,孔子常要拉他一把;他自認能力不夠,孔子吐槽他說:你根本就站在原地不動,沒有開始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