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道來自台東部落的飲食記憶與料理主題
訴說著部落的味道、土地記憶、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
本書的起始為東台灣研究會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支持下,進行「地方原味記憶@臺東」計畫,展開為期兩年多的在地飲食文化記憶探尋。
本計畫與kasavakan(射馬干)、Pasikau(巴喜告)、Kaadaadaan(電光)、Lalauran(拉勞蘭)等部落的在地工作者協力,探究時代與環境變遷造就的族群食物記憶與生命故事,並期望在未來作為部落社區轉化及應用的在地知識基礎。本書作者卓幸君,為kasavakan(射馬干)部落的在地工作者。作者採訪部落長者,完成11道飲食記憶與料理主題,所記錄的點點滴滴,是其10年來的生活軌跡。這些記憶以1950至1980年代的環境變遷為主軸,從聚落區、淺山區到深山區,再從平原耕地區、溪流區到海岸區展開空間向度。由餐桌上節氣分明的菜餚為前景,以人地關係的智慧及情感為後景。本書拉出了景深,飽含著情感,訴說著Kasavakan的部落味道、土地記憶、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
資料來源:東台灣研究會www.etsa-ac.org.tw/?page_id=2910
訴說著部落的味道、土地記憶、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
本書的起始為東台灣研究會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支持下,進行「地方原味記憶@臺東」計畫,展開為期兩年多的在地飲食文化記憶探尋。
本計畫與kasavakan(射馬干)、Pasikau(巴喜告)、Kaadaadaan(電光)、Lalauran(拉勞蘭)等部落的在地工作者協力,探究時代與環境變遷造就的族群食物記憶與生命故事,並期望在未來作為部落社區轉化及應用的在地知識基礎。本書作者卓幸君,為kasavakan(射馬干)部落的在地工作者。作者採訪部落長者,完成11道飲食記憶與料理主題,所記錄的點點滴滴,是其10年來的生活軌跡。這些記憶以1950至1980年代的環境變遷為主軸,從聚落區、淺山區到深山區,再從平原耕地區、溪流區到海岸區展開空間向度。由餐桌上節氣分明的菜餚為前景,以人地關係的智慧及情感為後景。本書拉出了景深,飽含著情感,訴說著Kasavakan的部落味道、土地記憶、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
資料來源:東台灣研究會www.etsa-ac.org.tw/?page_id=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