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
作者:
Peter Lovenheim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9-11-08
語言:中文
ISBN:9789576582394
裝訂:平裝
定價:380 元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經營友誼,卻老是把對方嚇跑?
為什麼在職場上,我總是無法與人好好相處?
為什麼我和伴侶明明不適合卻又互相吸引,最後又總是互相傷害?
原來,幼童時期與父母的互動,
會深深影響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
每個人都有一種依戀模式,
你是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還是逃避型依戀?
找出自己的依戀模式,
你需要的不是一段新關係,而是認識自己的內心。
二十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心理學理論
現代行為心理學的基礎
認識依戀理論,認識自己,重新與他人建構正向的關係
你是否好奇過,
為什麼自己與人互動時,
總是犯著相同的錯誤?
明明想表現得落落大方,卻常常焦慮恐慌、狼狽不堪?
明明很在意這段友誼,最後卻總是惡言相向、火爆收場?
明明很喜歡對方,同時卻又想逃離他/她?
其實,這一切都可能是你的依戀模式在悄悄作祟!
因為我們幼童時期與父母的互動,
會深深影響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
你需要的不是一段新關係,而是認識自己的內心。
找出自己的依戀模式,
才有可能徹底改變生活中的糟糕關?
為什麼在職場上,我總是無法與人好好相處?
為什麼我和伴侶明明不適合卻又互相吸引,最後又總是互相傷害?
原來,幼童時期與父母的互動,
會深深影響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
每個人都有一種依戀模式,
你是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還是逃避型依戀?
找出自己的依戀模式,
你需要的不是一段新關係,而是認識自己的內心。
二十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心理學理論
現代行為心理學的基礎
認識依戀理論,認識自己,重新與他人建構正向的關係
你是否好奇過,
為什麼自己與人互動時,
總是犯著相同的錯誤?
明明想表現得落落大方,卻常常焦慮恐慌、狼狽不堪?
明明很在意這段友誼,最後卻總是惡言相向、火爆收場?
明明很喜歡對方,同時卻又想逃離他/她?
其實,這一切都可能是你的依戀模式在悄悄作祟!
因為我們幼童時期與父母的互動,
會深深影響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
你需要的不是一段新關係,而是認識自己的內心。
找出自己的依戀模式,
才有可能徹底改變生活中的糟糕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