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與理想的合眾為一
「美利堅的智慧」這種特殊的組合,使我們面臨著雙重的疑難。
一方面,「智慧」既可以是單稱的某個個人思維運作方式和行為表現方式的標誌,更可能是全稱的某個民族文化形態的精髓和內核。由於這一特性,單稱個人的運思方式和行為方式在何種程度上才能被視作其所屬民族智慧心的聚焦和縮影,就不單單是這個個人對其民族的從屬性所能全部規定的。
另一方面,更大的疑難還在於我們把考察「智慧」的目光特定地投向了美國。毋庸置疑,一個民族的「智慧」必然是該民族的成員在日常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然而,一說到美國,不是立即使人感受到沒有歷史根基之輕和頭緒混雜的壓迫嗎!若從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算起,則只有二百多年的歲月,用以描述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源遠流長」一詞是絕對同美國無緣的。
源不遠、流不長,使得美國缺乏希羅多德前五世紀,古希臘作家和維吉爾(奧古斯都時代古羅馬詩人)式的史詩撰寫者,更缺乏類似經史子集或筆記小說那樣充滿生動智趣的典籍文獻。於是,「美利堅的智慧」彷彿在更大程度上是通過美國人的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行動的智慧。
「美利堅的智慧」這種特殊的組合,使我們面臨著雙重的疑難。
一方面,「智慧」既可以是單稱的某個個人思維運作方式和行為表現方式的標誌,更可能是全稱的某個民族文化形態的精髓和內核。由於這一特性,單稱個人的運思方式和行為方式在何種程度上才能被視作其所屬民族智慧心的聚焦和縮影,就不單單是這個個人對其民族的從屬性所能全部規定的。
另一方面,更大的疑難還在於我們把考察「智慧」的目光特定地投向了美國。毋庸置疑,一個民族的「智慧」必然是該民族的成員在日常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然而,一說到美國,不是立即使人感受到沒有歷史根基之輕和頭緒混雜的壓迫嗎!若從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算起,則只有二百多年的歲月,用以描述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源遠流長」一詞是絕對同美國無緣的。
源不遠、流不長,使得美國缺乏希羅多德前五世紀,古希臘作家和維吉爾(奧古斯都時代古羅馬詩人)式的史詩撰寫者,更缺乏類似經史子集或筆記小說那樣充滿生動智趣的典籍文獻。於是,「美利堅的智慧」彷彿在更大程度上是通過美國人的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行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