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嘉靖後期至明清易代百年間,正是明代政治日漸頹唐而社會文化仍蓬勃發展的時期,園林作為綜合性藝術文化的載體,在這段時期有著十分精緻成熟的發展,也因時代變局,更鮮明呈現繁華鼎盛與轉瞬丘墟的雙面性,今日尚能從留存的豐富文獻中訪見。本書作者廣泛蒐集文獻,精讀文本,並從不同角度抉發議題,分為四個單元:園居經驗與話語表述、生活實踐與體道境界、時間流變與意義詮釋、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分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觀察相關人物興築、居遊園林過程中生動的語文表述與實際行動,深入探索他們的園林技藝、審美理念,以及在人生價值的選擇、存在意義的領會上所作出的真誠努力。
曹淑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捷克查理士大學短期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園林文學、明清文學、中國詩學,關懷人的存在境域與感受。著有《華夏之美──詩歌》、《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說與實踐》以及〈江南境物與壺中天地──白居易履道園的收藏美學〉、〈《千載佳句》文本空間的建構及其意義〉、〈杜甫浣花草堂倫理世界的重構〉、〈演繹創傷──〈同谷七歌〉及其擬作的經驗再演與轉化〉等論著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