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工作,你?:知識經濟時代展開,如何拋開「效率」迷思,不被「創新」淘汰?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4-30
語言:中文
ISBN:9789576583315
裝訂:平裝
定價:340 元
「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工作得越拚命,代表我越有價值。」
真的是如此嗎?
‧《如何用大數據強化人才力?》共同作者 拉哈芙.哈弗斯 時代趨勢新作
‧「努力做到死」的工作文化下,你我都該閱讀的書
古希臘時代,有能力「不工作」的人才是菁英,才是成功的終極指標;
中古世紀時,工作被視為上帝對人類原罪的懲罰,因此也是種懺悔行為。
那麼,今日的我們為什麼要工作?還如此拚命?
處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被要求不停地創新、不斷地努力,像生產線上的工人一樣,持續以高效率產出創意。
工作成了生活的核心,長工時、過勞、缺乏睡眠和個人時間,是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引以為傲的榮譽勛章。
這種無止盡的忙碌破壞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創造力,但我們似乎無法阻止自己。
難道你從未質疑過箇中原因?我們的工作價值觀,到底是如何形塑而成?
從工業時代來到知識經濟時代,
世人對生產力的依賴始終沒有消退。
但「效率」和「創新」是不兼容的,
我們被困在兩者之間,就像磁鐵的兩極,把我們撕裂了。
效率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創新則是知識經濟時代人人
「工作得越拚命,代表我越有價值。」
真的是如此嗎?
‧《如何用大數據強化人才力?》共同作者 拉哈芙.哈弗斯 時代趨勢新作
‧「努力做到死」的工作文化下,你我都該閱讀的書
古希臘時代,有能力「不工作」的人才是菁英,才是成功的終極指標;
中古世紀時,工作被視為上帝對人類原罪的懲罰,因此也是種懺悔行為。
那麼,今日的我們為什麼要工作?還如此拚命?
處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被要求不停地創新、不斷地努力,像生產線上的工人一樣,持續以高效率產出創意。
工作成了生活的核心,長工時、過勞、缺乏睡眠和個人時間,是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引以為傲的榮譽勛章。
這種無止盡的忙碌破壞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創造力,但我們似乎無法阻止自己。
難道你從未質疑過箇中原因?我們的工作價值觀,到底是如何形塑而成?
從工業時代來到知識經濟時代,
世人對生產力的依賴始終沒有消退。
但「效率」和「創新」是不兼容的,
我們被困在兩者之間,就像磁鐵的兩極,把我們撕裂了。
效率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創新則是知識經濟時代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