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原為《禮記》中的一篇。它是儒家思孟學派的代表性著作,在宋代經由程朱理學派的推崇尊奉,單獨成篇並列為「四書」之一,被普遍認為是可供終身受用的經典。
張岱主張讀經不因襲前人注解,而是在石火電光一閃間悟出某種妙解,強調有「遇」於心。他廣採前人論述,結合自己的想法,寫成《四書遇》。
通過朋友圈的現代形式和盡可能平實的翻譯,本書嘗試幫助讀者更好地進入《四書遇》的世界,從中獲得啟發和助益。
名人推薦
把儒家經典、諸子百家語和禪宗機鋒語陶冶在一起,說得煞有介事,娓娓動聽,文采斐然,這是枯燥乏味的高頭講章和酸腐味極重的理學著作所不能比擬的。——朱宏達
張岱主張讀經不因襲前人注解,而是在石火電光一閃間悟出某種妙解,強調有「遇」於心。他廣採前人論述,結合自己的想法,寫成《四書遇》。
通過朋友圈的現代形式和盡可能平實的翻譯,本書嘗試幫助讀者更好地進入《四書遇》的世界,從中獲得啟發和助益。
名人推薦
把儒家經典、諸子百家語和禪宗機鋒語陶冶在一起,說得煞有介事,娓娓動聽,文采斐然,這是枯燥乏味的高頭講章和酸腐味極重的理學著作所不能比擬的。——朱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