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法「般舟三昧」,需達到九十日「不睡眠」,可能嗎?但自古以來,確實有不少人如此修持。
本書作者對「三個月不睡眠」抱持疑惑:經典上真的這麼說嗎?還是後人解讀上的誤解?因此深入探討《般舟三昧經》,考察比對漢譯、藏譯、現代譯本,提出確鑿有力的見解;推薦給對「除睡眠」、「睡眠蓋」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般舟三昧經》為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其特色在於念佛見佛,強調無須神通,更不必等到來世,而是當下就能在禪定中見佛、聞法、觀空。「般舟三昧」之實踐,向來以「九十日常行、不睡眠」著稱,甚至在中國蔚成風氣、代代相承,被認為是達到「般舟三昧」的唯一途徑。
作者提到,指導教授曾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目前修持「般舟三昧」的狀況,其中提到某道場曾舉辦為期九十日的「般舟三昧」禪期。參與者在九十日當中「不眠不臥」,累了就用繩子吊著雙手,站著休息。然而,能熬到最後一天的學員只有一位,而過程中有些學員因為多日未眠而生起幻相或幻聽,乃至有一位學員因站著睡著,卻不小心倒在地上,其頭部或下巴直接撞擊地板,因傷勢過重而往生。
北宋的遵式大師(964-1032),修持九十晝夜不睡眠的?
本書作者對「三個月不睡眠」抱持疑惑:經典上真的這麼說嗎?還是後人解讀上的誤解?因此深入探討《般舟三昧經》,考察比對漢譯、藏譯、現代譯本,提出確鑿有力的見解;推薦給對「除睡眠」、「睡眠蓋」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般舟三昧經》為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其特色在於念佛見佛,強調無須神通,更不必等到來世,而是當下就能在禪定中見佛、聞法、觀空。「般舟三昧」之實踐,向來以「九十日常行、不睡眠」著稱,甚至在中國蔚成風氣、代代相承,被認為是達到「般舟三昧」的唯一途徑。
作者提到,指導教授曾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目前修持「般舟三昧」的狀況,其中提到某道場曾舉辦為期九十日的「般舟三昧」禪期。參與者在九十日當中「不眠不臥」,累了就用繩子吊著雙手,站著休息。然而,能熬到最後一天的學員只有一位,而過程中有些學員因為多日未眠而生起幻相或幻聽,乃至有一位學員因站著睡著,卻不小心倒在地上,其頭部或下巴直接撞擊地板,因傷勢過重而往生。
北宋的遵式大師(964-1032),修持九十晝夜不睡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