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大師林毓生的成名之作
以胡適、陳獨秀與魯迅三位思想家為案例,
將毛澤東思想與文化大革命的根源上溯至五四時期,
解釋現代中國何以出現激烈的反傳統主義,將文化遺產全盤否定。
林毓生在書中提出著名的「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一說:
對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而言,如果要進行意義深遠的改革,
就必須徹底改變人們的價值和精神、文化與信仰,
現代中國的政治危機,因此也成了一場思想與意識的危機!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是對五四時期反傳統主義的起源和性質所做的研究。這種反傳統主義如此激烈,要求徹底摧毀過去的一切,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空前的歷史現象。
在社會與歷史發生根本變遷的時期,經常出現反傳統的衝動。新規範、價值的理解與支配,使得許多傳統上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和慣例,變得格格不入和難以容忍,人們因此常會要求將它們摧毀。
傳統的「摧毀」具有許多種類,反傳統主義的類型亦見繁多。人們可以抨擊所覺察出的傳統中有害的部分,而不必然要全盤地譴責過去。如果某一傳統內的轉變潛力是巨大的,那麼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該傳統的某些符
以胡適、陳獨秀與魯迅三位思想家為案例,
將毛澤東思想與文化大革命的根源上溯至五四時期,
解釋現代中國何以出現激烈的反傳統主義,將文化遺產全盤否定。
林毓生在書中提出著名的「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一說:
對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而言,如果要進行意義深遠的改革,
就必須徹底改變人們的價值和精神、文化與信仰,
現代中國的政治危機,因此也成了一場思想與意識的危機!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是對五四時期反傳統主義的起源和性質所做的研究。這種反傳統主義如此激烈,要求徹底摧毀過去的一切,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空前的歷史現象。
在社會與歷史發生根本變遷的時期,經常出現反傳統的衝動。新規範、價值的理解與支配,使得許多傳統上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和慣例,變得格格不入和難以容忍,人們因此常會要求將它們摧毀。
傳統的「摧毀」具有許多種類,反傳統主義的類型亦見繁多。人們可以抨擊所覺察出的傳統中有害的部分,而不必然要全盤地譴責過去。如果某一傳統內的轉變潛力是巨大的,那麼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該傳統的某些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