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塔,台灣人有著獨特的愛好與詮釋。談到愛好,自然是幾乎家家戶戶,或是社區大樓都會架上水塔以求取水之便;而詮釋呢,不曉得讀者是否注意過,原本的水塔是架於高處,故稱為塔,但台灣對水塔的已是採取實用取向,採蓄水功能為主,至於是否至於高處,已非重點。從以上的現象,可知台灣人對水塔使用的普遍性與依賴性,以至於衍生出如此特有的情況。
水塔,是儲存水的大型容器,水是生命的源頭,因此人類的文明都是源於大河。以唐代世界最大的都市長安為例,棋盤狀的都城分成108坊個居住區(不包含東、西市及皇城、宮城),每個坊里的正中央都有一口井,供應整個坊內的生活所需。所以井水是生命的泉源,也是居住環境的的共同記憶,家鄉的點點滴滴必然與井水有關,所以有了「離鄉背井」的成語;南宋葉夢得的《避暑錄話》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是對北宋詞人柳永的推崇之詞,有井水處,指的就是有人群聚居之地。
台灣,自古以來引用井水與河水,除非自家有井,或是「我家門前有小河」,否則儲水也是生活上的必然。在40年前,家裡建了平房,並在屋頂蓋了一個從側面看過去呈現「L」形的水泥水塔。當時見到工人將砂土、木炭、石頭等一層層的鋪在
水塔,是儲存水的大型容器,水是生命的源頭,因此人類的文明都是源於大河。以唐代世界最大的都市長安為例,棋盤狀的都城分成108坊個居住區(不包含東、西市及皇城、宮城),每個坊里的正中央都有一口井,供應整個坊內的生活所需。所以井水是生命的泉源,也是居住環境的的共同記憶,家鄉的點點滴滴必然與井水有關,所以有了「離鄉背井」的成語;南宋葉夢得的《避暑錄話》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是對北宋詞人柳永的推崇之詞,有井水處,指的就是有人群聚居之地。
台灣,自古以來引用井水與河水,除非自家有井,或是「我家門前有小河」,否則儲水也是生活上的必然。在40年前,家裡建了平房,並在屋頂蓋了一個從側面看過去呈現「L」形的水泥水塔。當時見到工人將砂土、木炭、石頭等一層層的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