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產品一般分類 > 從台車到巴士:百年台灣地方交通演進史
產品一般分類 > 從台車到巴士:百年台灣地方交通演進史
從台車到巴士:百年台灣地方交通演進史
從台車到巴士:百年台灣地方交通演進史
作者: 陳家豪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02
語言:中文
ISBN:9789869944441
裝訂:平裝
定價45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百年台灣地方交通的演變即是一場革命!

可否想像,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牛車與轎子曾經是台灣這塊島嶼最主要的人貨運輸工具?一百年多來,台灣的地方交通一日千里,從有限的人力、四腳獸力、蒸氣力到無汙染的電力,陸上交通的演變就是一場革命。人力轎子、兩輪馬車、四輪汽車、多組路輪火車、輕軌電車、高速鐵路……,不論是劉銘傳從中國引進蒸汽火車、日治時期縱橫台灣南北的縱貫鐵路,或是今日風馳電掣的高速鐵路,都在在改變了台灣的地景,也牽動了台灣人的交通習慣,而交通形式的改變更深深影響了台灣社會的發展。

從人類交通文明史來看,可分為傳統型個人交通工具、半近代大眾交通工具、現代型大眾交通工具,有的幾乎在同一時間登場。

轎子是清代台灣最主要的客運業,而牛車是最具代表性的貨運業。台灣的轎子是漢人入台時引進的,為了配合台灣的地形地物而顯現出「輕巧簡易」的一面。牛車在台灣又稱「板輪車」,據說在中國沒有台灣牛車這種交通工具,盛傳是在荷蘭時代從東南亞引進台灣。台灣牛車的形制是兩輪,由由三片木板拼成,相當於一個成人的高度。由於清代台灣路況不佳,遇雨即泥濘不堪,如果不到這個高度,車輛勢必會被卡住。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