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陽(1932-)
夏陽,本名夏祖湘。194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隔年隨軍抵台灣,隨後進入李仲生畫室學畫。1957年,他和畫友共同組成東方畫會,是推動台灣現代藝術運動的關鍵人物。
1963年,夏陽初訪歐洲,旅居巴黎期間,他致力於摸索東西融合之道,發展出獨創的毛毛人系列。移居紐約後,夏陽加入O.K.哈里斯畫廊,在蘇荷區參與了當時風行歐美藝壇的照相寫實風潮。1992年,夏陽返回台北,藝術閱歷豐富的他,回歸傳統民間宗教、神話、寓言故事,以顫動線條重新構成畫面中裂解的毛毛人形,將一切轉變成似是而非的物象。
1999年後,夏陽開始嘗試用鐵片形塑立體雕塑,成為一名全方位的創作家。2000年,夏陽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4屆國家文藝獎,隨後與妻子吳爽熹移居上海至今,活躍於大陸藝壇。夏陽晚期的毛毛人作品風格,顯得更加機鋒、幽默、詼諧,色彩鮮活,充滿時尚的節奏感。
「觀遊.諧趣」指的是夏陽的幾項藝術特色。觀,是歷經滄桑,冷眼觀事,夏陽始終對朋友保持一份熱眼觀心;遊,是一生漂泊,夏陽總是期許自己在困苦中樂於遊藝;諧,是苦中作樂,保持童心,和煦寬容;趣,是他在寫實中變焦的一貫風格,畫面場景充滿逸
夏陽,本名夏祖湘。194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隔年隨軍抵台灣,隨後進入李仲生畫室學畫。1957年,他和畫友共同組成東方畫會,是推動台灣現代藝術運動的關鍵人物。
1963年,夏陽初訪歐洲,旅居巴黎期間,他致力於摸索東西融合之道,發展出獨創的毛毛人系列。移居紐約後,夏陽加入O.K.哈里斯畫廊,在蘇荷區參與了當時風行歐美藝壇的照相寫實風潮。1992年,夏陽返回台北,藝術閱歷豐富的他,回歸傳統民間宗教、神話、寓言故事,以顫動線條重新構成畫面中裂解的毛毛人形,將一切轉變成似是而非的物象。
1999年後,夏陽開始嘗試用鐵片形塑立體雕塑,成為一名全方位的創作家。2000年,夏陽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4屆國家文藝獎,隨後與妻子吳爽熹移居上海至今,活躍於大陸藝壇。夏陽晚期的毛毛人作品風格,顯得更加機鋒、幽默、詼諧,色彩鮮活,充滿時尚的節奏感。
「觀遊.諧趣」指的是夏陽的幾項藝術特色。觀,是歷經滄桑,冷眼觀事,夏陽始終對朋友保持一份熱眼觀心;遊,是一生漂泊,夏陽總是期許自己在困苦中樂於遊藝;諧,是苦中作樂,保持童心,和煦寬容;趣,是他在寫實中變焦的一貫風格,畫面場景充滿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