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科技的進步,醫學界可能在未來就不太需要放射科醫師來判讀X光了,然而AI始終不可能擁有人的溫度。因此本書作者以他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教導讀者如何用點、線、面等數學架構立體模式,看胸部3D立體影像的方式去判讀胸部X光片。本書以胸部重要的肺為主軸,說明肺部疾病的相關鑑別診斷,並以實際病例採問答方式,帶領讀者從黑白X光片中判讀肺部病徵。目前在新冠肺炎正肆虐的時代,本書將提供醫療人員能更準確的判讀胸部X光片且精進判讀的能力。
譯者序
X 光片從早期螢光洗片到CR、DR、再到AI、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 的發展等等,在凡事講求速成、高CP 值的時代,這個世界可能已經快不需要放射線科醫師來判讀X 光片了,有人可能會質疑醫者還需要學習判讀X 光片嗎?還需要教科書嗎?還要來上判讀X 光片的課程嗎?然而誠如本書作者所言,知識與經驗是在熱烈的討論中產生,師生一起共同享受這學習過程的樂趣,在其中激盪出火花。本書作者用他的脈絡思維教我們用立體的眼光看X 片。是的,AI 也可用類神經網路系統,用點、線、面等的數學架構模式也可以看到立體的影像,最後人類和AI 得到的診斷也許是一樣的,而我們看到的「過程」也許和AI 是不一樣的,這之中的差異也許是我們人類有溫度吧!如果醫者失去了溫度又與機器有什麼兩樣?希望讀者們能明白我的意思。
本書成書之際新冠肺炎正在肆虐這世界,希望本書能給予臨床醫師有一點助力,在面臨棘手案例之時,仍能快速按理性思維診斷肺部疾患,不至驚慌失措。
最後,也要感謝日本大阪大學的放射線醫學講座的師生、渡?嘉之教授、富山憲幸教授、台北中心診所放射線科的李瑞華主任及台北仁濟醫院姜良忠主任的指導,以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