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關鍵時刻來臨之前,1959年具有獨特承轉意義。
經歷了「冒著『敵人的砲火』前進」的一年,相較之下,蔣中正的1959年,未必贏得歷史的更多聲量,卻是中央政府遷到臺灣這十年間,具有高度政治意味的又一重要年份。
蔣中正的第二任總統任期將在1960年屆滿,不過作為最高當局的濃馥使命感,以及「革命民主」觀念的堅不可摧,持續將他繫留在「局內」,所謂「三連任」的傳聞不絕,既考驗蔣中正與自由派知識分子近來冰炭不洽的關係,也在「革命民主」與憲政理想的頡頏當中,即將高度考驗又一個歷史關鍵時刻的降臨。
另一方面,民主陣營與共產陣營的冷戰來到1959年,正逢美蘇高層互訪的「廚房辯論」(Kitchen Debate)以及好萊塢名流午餐的時刻,讓人們暫時有了舒緩的感覺,但1958年震動全球的「第二次柏林危機」仍在協商交涉,東西陣營對抗仍處在「外弛內張」的不確定狀態。
這一整年,蔣中正依舊提示幹部,戮力建構其反攻大陸的軍事計畫(本年以中國西南邊區為起點的「武漢計畫」作為代表),彷彿只是紙上談兵,但帶上周邊條件的初期促動,根據蔣中正在本年拉薩事件中的決勝想像、中共對蘇關係,以及內部統治的動態變化,都讓他相信這項重返大陸的軍事構想,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
經歷了「冒著『敵人的砲火』前進」的一年,相較之下,蔣中正的1959年,未必贏得歷史的更多聲量,卻是中央政府遷到臺灣這十年間,具有高度政治意味的又一重要年份。
蔣中正的第二任總統任期將在1960年屆滿,不過作為最高當局的濃馥使命感,以及「革命民主」觀念的堅不可摧,持續將他繫留在「局內」,所謂「三連任」的傳聞不絕,既考驗蔣中正與自由派知識分子近來冰炭不洽的關係,也在「革命民主」與憲政理想的頡頏當中,即將高度考驗又一個歷史關鍵時刻的降臨。
另一方面,民主陣營與共產陣營的冷戰來到1959年,正逢美蘇高層互訪的「廚房辯論」(Kitchen Debate)以及好萊塢名流午餐的時刻,讓人們暫時有了舒緩的感覺,但1958年震動全球的「第二次柏林危機」仍在協商交涉,東西陣營對抗仍處在「外弛內張」的不確定狀態。
這一整年,蔣中正依舊提示幹部,戮力建構其反攻大陸的軍事計畫(本年以中國西南邊區為起點的「武漢計畫」作為代表),彷彿只是紙上談兵,但帶上周邊條件的初期促動,根據蔣中正在本年拉薩事件中的決勝想像、中共對蘇關係,以及內部統治的動態變化,都讓他相信這項重返大陸的軍事構想,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