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生命逆行的智慧之旅
你以為耗盡力氣終於達到巔峰,
才發現那裡只是人家的起點!
在2023年華嚴海會的十場開示中,
和尚揭示了:《華嚴經》就是百萬菩薩登玄門的起點。
傳塵大和尚,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慈悲心,跨越千山萬里,將過往十年的旅程行跡昇華為一幅幅雋永的攝影作品。「天鼓颺塵」不僅是精心挑選的攝影作品,更是為其未來的弘法之旅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 2023 年的華嚴海會上,傳塵大和尚以深邃的開示掲示了華嚴經的智慧,書中不只記錄了大和尚在華嚴經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見解感悟,也彰顯了一位現代修行者如何將古老智慧融入當代社會,以行動證悟法界互融的華嚴精神。
《華嚴經》中說:「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諸菩薩如是等饒益一切眾生。」大和尚不僅是我們的引路人,更是在困頓與光明間,點亮我們心燈的大師。每一幅攝影作品,每一次的開示,都是對這句偈語的詮釋,引導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富貴在於內在心靈滿足與和諧。
大和尚首倡以「日誦一卷經,季成一部經,25年積累百部華嚴」為願行目標,推廣百萬人終生受持讀誦《華嚴經》。這份用功的時間堆壘不僅帶著華嚴經的誦持記憶,更承接著開悟的般若種子,直到與佛相遇!
【作者簡介】
◎
師承臨濟宗第五十七世惟覺安公老和尚
全球持誦百萬華嚴發起人
現任
寶嚴山寶嚴禪寺總住持
台灣圓道佛教文化交流協進會理事長
寶嚴山寶嚴禪寺文化協會理事長
學歷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管理碩士
【推薦序】
◎
寶嚴禪寺文創院院長法琰
花香不待風,天鼓自颺塵,一切隨心轉,無我也無人。
在這本書裡,寶巖山傳塵大和尚化身為「當代的善財童子」,開啟了一段深入華嚴經教義,並以實際行動彰顯慈悲的探索之旅。
大和尚跨越千山萬里,將過往十年的旅程行跡昇華為一幅幅攝影作品,為其前半生弘法之路留下雋永的烙印。本書不僅匯聚了大和尚十年來精心挑選的攝影作品集,成為他佛法事業中不朽的記憶,更是他對於眾生的一份深情寄語。透過大和尚的視角,我們得以體會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真如之美,並從中領悟到華嚴的生活哲學。
在 2023 年的華嚴海會上,大和尚做了一系列深遠的開示,這些啟示不僅豐富了信眾的靈性生活,也為大和尚未來的弘法之旅注入了新的動力。書中不只記錄了大和尚在華嚴經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見解感悟,也彰顯了一位現代修行者如何將古老智慧融入當代社會,以行動證悟法界互融的華嚴精神。「天鼓颺塵」的幀幀作品,提醒我們不論處於人生何種階段,都要發現自我、超越自我,建立一個無邊界的人生價值觀,並且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到內心的寧靜和智慧。
在這條荊棘與芳菲交集的弘法路上,大和尚不僅是我們的引路人,更是那位在困頓與光明間,點亮我們心燈的大師。正如華嚴經中所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和尚彷彿是一連串心燈,照亮了那條通往真理與悲悯的
道路。每一幅攝影作品,每一次的開示,都是對這句偈語的詮釋,引導我們認識到,
無論外在世界如何喧囂紛擾,我們的內心才是創造那片淨土的真正動力。
讓我們把心中的每一絲悲悯與智慧,轉化為現實中的每一步行動,共同織就一幅無邊 界的生命圖譜。在這圖譜中,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每一個瞬間都是圓滿內心自在、平和的機會。如此方能證悟華嚴經所說的深遠真理,實現心靈自由的解脫。
【作者序】
◎如果人生,是倒時間逆轉,那會是什麼樣的人生呢?
但確實的,我們帶著老靈魂來到這個世間,用著最稚嫩的長相開始一生,逆著時間走向生命盡頭,在時間的軸線裡,經由一段旅程,回到那個最年輕純真的心,返璞歸真。
找回自己,你,遇見了嗎?
【目錄】
◎一、 穿越千古的久別重逢
返本還源,見性成佛
《華嚴經》啟示:心海波瀾,轉念即菩提
二、 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佛心觀照入塵緣
《華嚴經》啟示:佛陀視角見人間
三、 心靈富貴,修行啟真諦
修行之鑰開心門
《華嚴經》啟示:善用其心,踏上富貴之路
四、 超越妄想,放飛真如心
心靈探索的超跑旅程
《華嚴經》啟示:開啟心靈超跑
五、 心靈解碼《華嚴經》的奇蹟與啟發
出離生死濁世,喚回本來真如
《華嚴經》啟示:穿越生死迷宮的心靈導航
六、 自悟自解生命的真諦
寧做心師,不師於心
《華嚴經》啟示:百部華嚴,累積直至不思議境
七、 忍辱柔和,心識達觀安然
星空下,與孤獨的靈魂共舞
《華嚴經》啟示:法雨滋潤,佛光普照心田
八、 禪心明鏡,踏上菩提路
二十年的覺明修行
《華嚴經》啟示:心燈照亮,萬法歸一
九、 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
如蓮不染,心入空寂
《華嚴經》啟示:蓮心映智,善財行雲
十、 奇妙聖典每有悟,寶典無遮供十方
心經萬法,與佛相遇
《華嚴經》啟示:心遇佛道,天鼓共鳴
【內容試讀】
◎
書到今生讀已遲
師父常說他的人生是倒過來過的!就像電影《班傑明的奇幻人生》裡的主角班傑明·巴頓,他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經歷生命:他的身體隨著時間逆轉老化,而他的心靈卻在積累著智慧和經驗。這種獨特的生命歷程,有如師父的前半生般,外在的年齡或許在增長,但他的心態卻愈發澄明,如同班傑明身體的逆生長一般,他的靈魂和智慧卻在不斷地返璞歸真,以致心態與習氣越發像是喜愛奇幻冒險的牧羊少年。
生命逆行的智慧之旅
師父的前半生可謂是倒吃甘蔗的過程。甘蔗或許可以當做一種比喻,一種從外表到內心逐漸體會到的甜美。
師父在年輕時對佛法初步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修行的深入,他對佛法的領悟也愈加深刻。他的心態,從最初的好奇和探索,到後來的澄明和覺悟,反映了他內在智慧的增長和靈性的提升。正如班傑明的身體逆生長一般,師父的心靈也在不斷返璞歸真,最終達到了一種超越時間限制的智慧和平靜。
16 歲成為中台的小沙彌,因著戒律,逼著自己成為放下童趣的小和尚,也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熟莊嚴,在師父與師兄面前,長年裝著老成持重,也許這是一種天生的善根因緣、也許也是一種求法的執著,但在旁人眼中,看到的卻是更多的不捨與敬佩。
走上尋根之路,回到初心
一直到 2011 年,師父自澳洲取得管理碩士學位歸國,在台灣高雄創立「圓道禪院」擔任總住持,真正開山立派之後,師父這才放飛心境,在煙火紅塵中弘法的同時,也找回了原來的自我。在平日主法、用功之餘,他開始潛心攝影,一領袈裟,雲遊千山,在他的旅程中,見識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但師父卻總在大自然的一草一花當中,找回他對生命的初心與趣味。
幾年前當師父前往喜馬拉雅山途中的禪思,頓悟「還至本處」的真諦,反思自己 的旅程和經歷。漸漸地,師父開始感受到那種本處的存在,一種深刻的內在平靜和智 朗。那一刻的頓悟,讓師父明白了金剛經中所言的「還至本處」的真意。他明白了生命的真理不在遠方,而在自己內心,只要保持內心的覺察,眾生就能找到生命的答案。
師父在講這個故事時,總讓我們這些弟子心生仰慕,有次師父突然說:這個故事還沒完,原來那次神奇的聖山朝聖之旅,當師父揹負數十公斤行李至四千多公尺的營地,筋疲力盡之餘,才發現此處的營地竟然是要登頂隊伍的整備營地。
師父笑笑對我們說:有時候你做完了今生的功課爬到巔峰,才發現那裡只是人家的起點!
我們煌煌不知師父所云?師父看出了大家眼中的無助,悠悠地說了一句袁枚的詩:
「書到今生讀已遲。」丟下這句話,師父又飄出門去看他的一花一世界了。
見輝師父懂大和尚,他過來悄聲地跟我們說:大和尚的意思是大家今生要好好用功修行,累世迴向的功德是可以積存在八識田裡帶到輪迴的下一世,這樣你的起點就是別人當世用功一輩子的巔峰了。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也為自己的駑鈍訕笑了起來⋯⋯秋月無邊,紅塵無岸,這虛虛實實的人生,看似既無風雨也無晴,唯有「恆善觀
察自相續力」,日日精進不放逸,這才是修行者成就自己及眾生的重要法門。
「此生圓滿無憾,是對來世最好的準備。」
一、 穿越千古的久別重逢
生命就像微塵,飄往那裡?與誰相遇?這都是亙古的因緣,今天在場所有的師父師兄齊聚在劍潭,用未來的十天,一起來誦持華嚴經,用你最莊嚴的虔誠,祈許自己一個慧炬光明的永恆。
In this fleeting life, our paths entwine,
A meeting with the Buddha, truly divine.
What shall you bring to realms yet unseen? Before reincarnation's eternal screen.
Life is like a speck, in which we're whirling, In this ancient dance, our souls are swirling. Here at Jia`nta´n's sacred mandala ground, For ten days, Huayan’s wisdom profound.
With solemn devotion, our eternal light,
A promise of an eternity of wisdom and light.
返本還源,見性成佛
華嚴經的開場是以萬佛歸宗來開啟序幕,以毘盧遮那佛為中心,對每一位參與法會的十方菩薩唱名。因此在這場寶嚴山寶嚴禪寺啟建的 2023 華嚴海會中,我們重新呈現了菩薩十方來會的盛景,藉著對毘盧遮那如來的崇敬與信仰,感召了海內外近千位的菩薩來歸參與,藉佛菩薩的不可思議來成就一場不凡的際會。
「從一開始,就註定這是一場不凡的際會。」師父很盛重地提醒我們。
華嚴經一開始就在強調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即發心成佛以利益一切眾生的願望。通過佛陀的教導,鼓勵眾生發起菩提心,以智慧與慈悲為眾生服務。
師父隨即語意深長地問我們:「那在這一生之後,你們要帶著什麼而去呢?」
法琰經歷過瀕死過程,弟子都慫恿著他先講。
他清清喉嚨站了起來:「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師父抿嘴笑了,知道法琰在作球讓他繼續講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的現實,我們都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們都要放下這個身體,我們都要與親友、財物、名譽、地位等等一切相離。那麼,我們能帶走什麼呢?」
師父接著說:「世人往往只有在這個時候才了解,榮華富貴在輪迴之前萬般皆空,我們只有帶著華嚴經的誦持記憶,承接著開悟的般若種子,輪迴到下一世,這才能讓 我們的修行究竟圓滿,也不枉輪迴這一世與佛的相遇。」
榮華富貴在輪迴之前萬般皆空,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無常法,也是我們所見的事實。我們不能帶走任何外在的東西,我們只能帶走我們的心,這個心是什麼呢?這個心就 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就是我們的佛性,就是我們與佛無異的真如性。這個本來面目不是後天培養的,也不是外在加持的,而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只是被無明、煩惱、業力、習氣等等遮蔽了,所以我們不知道,也不覺得。如果我們能夠除去這些遮蔽,那麼我們就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能明心見性,就能見性成佛。
那麼,我們如何除去這些遮蔽呢?這就有靠我們的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回歸本來面目,返本還源,還原我們的真實。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能體驗到我們的佛性,就能實現我們的真如性。這個本來面目不是別的,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性如,就是我們的佛,就是我們的法,就是我們的道。這個佛法道,就是我們修行的意義,就是我們今生的目標。
師父最後對著大家說:「所以我們要帶著什麼而去呢?我們要帶著們的本來面目而去,帶著我們的佛性而去,帶著我們的真如性而去。這是我們唯一能帶走的,也是我們最寶貴的。這是我們的般若種子,這是我們的華嚴經,這是我們的開悟之門。如果我們能夠帶著這個而去,那麼我們就能在輪迴中解脫,就能在生死中超生,就能在苦海中成佛。這才是我們修行的究竟圓滿,這才是我們輪迴這一生與佛的相遇的真實意義。」
願我們都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願我們都能明心見性,願我們都能見性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華嚴經》啟示:心海波瀾,轉念即菩提
在《華嚴經》的開篇,《世主妙嚴品》為我們揭開了一幅宏偉的畫卷。來自四面八方的大菩薩、世間之主、眾神及護法善神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佛陀的成道。佛陀選擇此時啟示我們:"奇哉奇哉,一切大地有情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這句話指出,達到悟道的關鍵,在於捨棄妄念與放下執著。
《華嚴經》不單是向菩薩傳授佛法的經典,它還是引領我們每個人走向菩薩之道的明燈,指導我們在塵世中尋找靈魂的轉變與成長的途徑。十年磨一劍所啟建的華嚴法會,是一次新的探索,更是一段堅韌不拔的修煉之旅。學員們懷著堅定的願望和決心,一心持誦,為了實現一次輝煌的法會而不懈努力,體現了修行的真諦。
透過《華嚴經》,我們得知,眾生之所以輪迴和造作惡業,往往是因為結交了不良之友。然而,法會中菩薩的參與告訴我們,如果能夠日常與菩薩為伴,就能獲得淨化與解脫的力量。對於功德的讚歌——“見性即是功,平等即是德”,這不只是六祖大師的教導,也是我們修行路上的指路明燈。
這是一個關於信念、決心與修煉的故事。佛陀的話語“得未曾有”,提醒我們,追求菩薩道路的無限可能與實踐始終在我們心中。發起菩提心,是進入大乘法門的關鍵,它不僅體現了對自我極致的愛護,也是為了一切眾生的利益而發起的偉大願望。
面對修行路上的迷惑與挑戰,《華嚴經》用“信,是道的根本和功德之母,養育一切善法”的教誨,賦予我們無比的智慧與力量。從《華嚴經》汲取智慧與慈悲,將我們的心靈轉變為菩薩道上的莊嚴淨土,實現內心的佛國世界。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能夠親近《華嚴經》的深邃教義,是我們莫大的幸福。正如佛陀所言:“大海之水,可望而不可及;佛的功德,無窮無盡。”讓我們一起在這條菩薩之路上,共同編織一片光明與和諧的未來,點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愛與智慧的光芒,溫暖每一顆尋求光明的心。阿彌陀佛。
二、 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經過昨天誦經 8 卷的洗禮之後,您是否也可以感受到和諧與喜悅在我們即將進入今天的華嚴世界之前,
請將萬緣放下,
如同昨天傳塵大和尚所開示的,放下心中的妄念和執著。把您的心集中在呼吸,
呼吸的時候,微笑地感恩。只要誦經入了心,
我們就能在華嚴的世界裡安了心!
After reciting the first 8 chapters of Avastamsaka Sutra, Did you feel harmony and happiness?
Today before entering the World of Huayan, please let go off all your illusions and attachments as Master ChuanChen taught us yesterday.
Focus on your breathing.
As you breathe in, smile gratefully and gently.
If you chant the sutra with all your heart, your mind will be at ease.
佛心觀照入塵緣
師父總是提醒我們弟子,要用佛陀的格局來看事情,這樣我們才能從狹隘的偏聽偏見,抬頭看到宇宙客觀的真理,當我們用佛的眼睛看世界,世界都是佛的世界;我們用佛的耳朵聽這個世間的音聲,世間所有的音聲都是佛的音聲;我們用佛的語言來講話,世間的語言都是佛的語言。而當我們有了一顆佛心,我們就能覆蓋宇宙萬物,讓萬物
回歸至本源,達到心靈與宇宙的契合。師父說:「這就是寶嚴追求的元宇歸一,這就
是『宇』的真諦。」
師父繼續說:「你們要把『心智悟宇』這四個字放在心中,這是寶嚴的核心基石。」
當你們都能懂得「覺心實踐」、「智化人間」、「照觀本心」、「元宇歸一」這寶嚴的四大核心準則,你們就有了放諸四方皆準的行動準則!大家要牢牢的記住!
《華嚴經》啟示:佛陀視角見人間
《華嚴經》啟示在佛教豐富的經典寶藏中,《華嚴經》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浩瀚的視野,為眾生描繪了一幅幅宏偉的佛國世界圖景。第七卷「世界成就品」特別令人深思,啟 發我們反思自身在這廣袤世界中的位置與目的。經文詳述了由風輪所支撐的金剛際,如何形成了這個世界的根基,展示了無數的世界和佛國,每一處都有佛常駐其間。在這華藏莊嚴的世界裡,釋迦牟尼佛的成佛,以及毗盧遮那如來的住世,都展現了一個事實:即便是在充斥著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佛法的光明仍然照耀著每一個角落。
然而,面對這些莊嚴壯麗的描述,舍利弗尊者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何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似乎並非如佛所說的那樣完美?”佛陀以深邃的智慧回答:“這是因為你們用凡夫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佛陀的回答提醒我們,世界的本質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我們心念的反映。正如《楞嚴經》所言:“如來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我們的心念起伏,便能造就不同的世界。因此,《華嚴經》不僅是一部經典,它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心中的佛國。
在修行的路上,每一步都是對自我內心的深度挖掘和轉化。初出家時,許多人可 能會問:“為何要放棄世間的快樂,選擇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佛陀教導我們:“一切 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世間的一切快樂,終究是短暫的,唯有修行,方能達到永恆的寧靜與解脫。
修行,並非僅僅是改變外在的行為模式,更是一種心靈的轉化。《華嚴經》中的
教誨,告訴我們要如何將心轉向善念,如何將穢土轉化為淨土。正如大乘佛法常說:
“菩提心是道場的種子。”我們的每一念善心,都是修建內心道場的基石。
在面對人生的種種困惑與挑戰時,《華嚴經》提供了無上的智慧與指引。文殊師 利菩薩的教誨:“善用其心”,是對我們的最高勉勵。每一個瞬間,都是我們修行的現場,每一念心,都是我們創造淨土的機會。當我們能夠在每一個當下,用正確的心念面對 生活,那麼無論身處何地,都將是我們心靈的淨土。
《華嚴經》不僅是一部經典,它更是一條通往心靈深處的道路,引導我們從內心 深處發現佛的智慧與慈悲。正如佛陀所言:“法界唯心,心是法界。”當我們能夠真正理解這一點,那麼,我們就能在任何地方,見到佛法的光輝,感受到淨土的和諧與美好。阿彌陀佛。
三、 心靈富貴,修行啟真諦
昨天誦經 8 卷,有人充滿法喜,有人開始疲倦焦慮,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傳塵大和尚昨天開示時說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善用其心,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當願眾生、以願導行,讓人生的下半場不再有任何罣礙。
Yesterday, we proceeded with reciting eight chapters from the Avatamsaka Sutra. Some experienced a profound joy in the Dharma, while others encountered weariness and anxiety. Such fluctuations are to be expected. Just as Master ChuanChen taught us in his lecture yesterday: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practice is to make good use of our minds. He hopes that each of us can aspire to benefit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guide our actions by these aspirations, so that the second half of our lives is free from turbulences.
修行之鑰開心門
在佛教深奧的教義中,《華嚴經》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尋求心靈富貴的道路。這部經典不僅僅是文字的啟迪,它更是一把開啟內在富足與和諧的鑰匙,教導我們如何善用我們的心,以達到真正的富貴。
《華嚴經》深刻指出,真實的富貴並不依賴於物質的積累或外在的擁有,而是源於我們心靈的充實和平和。這種內在的豐盛,遠遠超越了物質財富所能帶來的短暫滿足,它關乎於我們如何以慈悲心、智慧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刻。
透過誠心修行與深入理解《華嚴經》中的佛法,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善用心靈,轉化我們的思維與行為,從而達到一種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的生活狀態。這不僅是對個人修為的提升,更是對社會、對眾生的一種深遠貢獻。
當生命之花在智慧與慈悲的滋養下綻放,我們將能展現出無限的光輝與溫暖,影
響著我們周遭的每一個生命。《華嚴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們了解到,每一個心念的轉變,都是我們開啟心靈富貴的關鍵步驟。
在當代社會中,面對無窮無盡的物質誘惑與心靈空虛,《華嚴經》彷彿一股清泉,提醒我們回歸內心的平靜與豐富,同時善用其心,也是一個關於智慧、清淨和利益有 情的重要修行法門;讓我們學習、實踐一切菩薩清淨願行,這不僅是修行的方法,也是我們達到真正幸福、富貴生活的必經之路。
《華嚴經》啟示:善用其心,踏上富貴之路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變化的世界中,人們經常尋求一種超越物質富貴的內在平靜與滿足。
《華嚴經》的教導,不僅提供了一條通往內心富貴的道路,更開啟了一個深刻的修行啟示,引導我們理解生命的真諦,並在輪迴之路上找到出口。
八年前,我踏上了推廣《華嚴經》的旅程,期間遇到了許多令人難忘的經歷。從一位七十歲居士的皈依故事,到在葬禮上聽見家屬討論後事處理的方式,這些經歷不僅是對我個人修行的深刻反思,也是對學佛生涯意義的重新定義。
《華嚴經》啟示我們,修行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靈性探索,更是一種對於社群和後代的深遠貢獻。正如《華嚴經》所言:「普願一切眾生,皆得入無上佛道」,這不僅是對個人修行的指引,也是對於如何以慈悲心回饋社會的啟示。
在面對生命終點的反思中,我們學到,修行的目的不在於逃避生死輪迴的恐懼,而在於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無限的潛能,為自己和他人創造真正的價值。《華嚴
經》中的轉輪聖王,以其非凡的福報與能力,展示了如何在俗世中實現真正的富貴生活一種心靈與物質雙重豐富的境界。
為了促進這一目標,我提出了一個宏願:在二十五年的時間裡,鼓勵每一位佛教徒完成至少一百部《華嚴經》的念誦。這不僅是對個人修行的挑戰,也是對於佛法深厚信心的體現。透過這個過程,我們不僅是在為自己尋求解脫,也是在為整個佛教社群作出貢獻。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生命逆行的智慧之旅
你以為耗盡力氣終於達到巔峰,
才發現那裡只是人家的起點!
在2023年華嚴海會的十場開示中,
和尚揭示了:《華嚴經》就是百萬菩薩登玄門的起點。
傳塵大和尚,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慈悲心,跨越千山萬里,將過往十年的旅程行跡昇華為一幅幅雋永的攝影作品。「天鼓颺塵」不僅是精心挑選的攝影作品,更是為其未來的弘法之旅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 2023 年的華嚴海會上,傳塵大和尚以深邃的開示掲示了華嚴經的智慧,書中不只記錄了大和尚在華嚴經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見解感悟,也彰顯了一位現代修行者如何將古老智慧融入當代社會,以行動證悟法界互融的華嚴精神。
《華嚴經》中說:「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諸菩薩如是等饒益一切眾生。」大和尚不僅是我們的引路人,更是在困頓與光明間,點亮我們心燈的大師。每一幅攝影作品,每一次的開示,都是對這句偈語的詮釋,引導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富貴在於內在心靈滿足與和諧。
大和尚首倡以「日誦一卷經,季成一部經,25年積累百部華嚴」為願行目標,推廣百萬人終生受持讀誦《華嚴經》。這份用功的時間堆壘不僅帶著華嚴經的誦持記憶,更承接著開悟的般若種子,直到與佛相遇!
【作者簡介】
◎
師承臨濟宗第五十七世惟覺安公老和尚
全球持誦百萬華嚴發起人
現任
寶嚴山寶嚴禪寺總住持
台灣圓道佛教文化交流協進會理事長
寶嚴山寶嚴禪寺文化協會理事長
學歷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管理碩士
【推薦序】
◎
寶嚴禪寺文創院院長法琰
花香不待風,天鼓自颺塵,一切隨心轉,無我也無人。
在這本書裡,寶巖山傳塵大和尚化身為「當代的善財童子」,開啟了一段深入華嚴經教義,並以實際行動彰顯慈悲的探索之旅。
大和尚跨越千山萬里,將過往十年的旅程行跡昇華為一幅幅攝影作品,為其前半生弘法之路留下雋永的烙印。本書不僅匯聚了大和尚十年來精心挑選的攝影作品集,成為他佛法事業中不朽的記憶,更是他對於眾生的一份深情寄語。透過大和尚的視角,我們得以體會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真如之美,並從中領悟到華嚴的生活哲學。
在 2023 年的華嚴海會上,大和尚做了一系列深遠的開示,這些啟示不僅豐富了信眾的靈性生活,也為大和尚未來的弘法之旅注入了新的動力。書中不只記錄了大和尚在華嚴經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見解感悟,也彰顯了一位現代修行者如何將古老智慧融入當代社會,以行動證悟法界互融的華嚴精神。「天鼓颺塵」的幀幀作品,提醒我們不論處於人生何種階段,都要發現自我、超越自我,建立一個無邊界的人生價值觀,並且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到內心的寧靜和智慧。
在這條荊棘與芳菲交集的弘法路上,大和尚不僅是我們的引路人,更是那位在困頓與光明間,點亮我們心燈的大師。正如華嚴經中所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和尚彷彿是一連串心燈,照亮了那條通往真理與悲悯的
道路。每一幅攝影作品,每一次的開示,都是對這句偈語的詮釋,引導我們認識到,
無論外在世界如何喧囂紛擾,我們的內心才是創造那片淨土的真正動力。
讓我們把心中的每一絲悲悯與智慧,轉化為現實中的每一步行動,共同織就一幅無邊 界的生命圖譜。在這圖譜中,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每一個瞬間都是圓滿內心自在、平和的機會。如此方能證悟華嚴經所說的深遠真理,實現心靈自由的解脫。
【作者序】
◎如果人生,是倒時間逆轉,那會是什麼樣的人生呢?
但確實的,我們帶著老靈魂來到這個世間,用著最稚嫩的長相開始一生,逆著時間走向生命盡頭,在時間的軸線裡,經由一段旅程,回到那個最年輕純真的心,返璞歸真。
找回自己,你,遇見了嗎?
【目錄】
◎一、 穿越千古的久別重逢
返本還源,見性成佛
《華嚴經》啟示:心海波瀾,轉念即菩提
二、 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佛心觀照入塵緣
《華嚴經》啟示:佛陀視角見人間
三、 心靈富貴,修行啟真諦
修行之鑰開心門
《華嚴經》啟示:善用其心,踏上富貴之路
四、 超越妄想,放飛真如心
心靈探索的超跑旅程
《華嚴經》啟示:開啟心靈超跑
五、 心靈解碼《華嚴經》的奇蹟與啟發
出離生死濁世,喚回本來真如
《華嚴經》啟示:穿越生死迷宮的心靈導航
六、 自悟自解生命的真諦
寧做心師,不師於心
《華嚴經》啟示:百部華嚴,累積直至不思議境
七、 忍辱柔和,心識達觀安然
星空下,與孤獨的靈魂共舞
《華嚴經》啟示:法雨滋潤,佛光普照心田
八、 禪心明鏡,踏上菩提路
二十年的覺明修行
《華嚴經》啟示:心燈照亮,萬法歸一
九、 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
如蓮不染,心入空寂
《華嚴經》啟示:蓮心映智,善財行雲
十、 奇妙聖典每有悟,寶典無遮供十方
心經萬法,與佛相遇
《華嚴經》啟示:心遇佛道,天鼓共鳴
【內容試讀】
◎
書到今生讀已遲
師父常說他的人生是倒過來過的!就像電影《班傑明的奇幻人生》裡的主角班傑明·巴頓,他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經歷生命:他的身體隨著時間逆轉老化,而他的心靈卻在積累著智慧和經驗。這種獨特的生命歷程,有如師父的前半生般,外在的年齡或許在增長,但他的心態卻愈發澄明,如同班傑明身體的逆生長一般,他的靈魂和智慧卻在不斷地返璞歸真,以致心態與習氣越發像是喜愛奇幻冒險的牧羊少年。
生命逆行的智慧之旅
師父的前半生可謂是倒吃甘蔗的過程。甘蔗或許可以當做一種比喻,一種從外表到內心逐漸體會到的甜美。
師父在年輕時對佛法初步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修行的深入,他對佛法的領悟也愈加深刻。他的心態,從最初的好奇和探索,到後來的澄明和覺悟,反映了他內在智慧的增長和靈性的提升。正如班傑明的身體逆生長一般,師父的心靈也在不斷返璞歸真,最終達到了一種超越時間限制的智慧和平靜。
16 歲成為中台的小沙彌,因著戒律,逼著自己成為放下童趣的小和尚,也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熟莊嚴,在師父與師兄面前,長年裝著老成持重,也許這是一種天生的善根因緣、也許也是一種求法的執著,但在旁人眼中,看到的卻是更多的不捨與敬佩。
走上尋根之路,回到初心
一直到 2011 年,師父自澳洲取得管理碩士學位歸國,在台灣高雄創立「圓道禪院」擔任總住持,真正開山立派之後,師父這才放飛心境,在煙火紅塵中弘法的同時,也找回了原來的自我。在平日主法、用功之餘,他開始潛心攝影,一領袈裟,雲遊千山,在他的旅程中,見識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但師父卻總在大自然的一草一花當中,找回他對生命的初心與趣味。
幾年前當師父前往喜馬拉雅山途中的禪思,頓悟「還至本處」的真諦,反思自己 的旅程和經歷。漸漸地,師父開始感受到那種本處的存在,一種深刻的內在平靜和智 朗。那一刻的頓悟,讓師父明白了金剛經中所言的「還至本處」的真意。他明白了生命的真理不在遠方,而在自己內心,只要保持內心的覺察,眾生就能找到生命的答案。
師父在講這個故事時,總讓我們這些弟子心生仰慕,有次師父突然說:這個故事還沒完,原來那次神奇的聖山朝聖之旅,當師父揹負數十公斤行李至四千多公尺的營地,筋疲力盡之餘,才發現此處的營地竟然是要登頂隊伍的整備營地。
師父笑笑對我們說:有時候你做完了今生的功課爬到巔峰,才發現那裡只是人家的起點!
我們煌煌不知師父所云?師父看出了大家眼中的無助,悠悠地說了一句袁枚的詩:
「書到今生讀已遲。」丟下這句話,師父又飄出門去看他的一花一世界了。
見輝師父懂大和尚,他過來悄聲地跟我們說:大和尚的意思是大家今生要好好用功修行,累世迴向的功德是可以積存在八識田裡帶到輪迴的下一世,這樣你的起點就是別人當世用功一輩子的巔峰了。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也為自己的駑鈍訕笑了起來⋯⋯秋月無邊,紅塵無岸,這虛虛實實的人生,看似既無風雨也無晴,唯有「恆善觀
察自相續力」,日日精進不放逸,這才是修行者成就自己及眾生的重要法門。
「此生圓滿無憾,是對來世最好的準備。」
一、 穿越千古的久別重逢
生命就像微塵,飄往那裡?與誰相遇?這都是亙古的因緣,今天在場所有的師父師兄齊聚在劍潭,用未來的十天,一起來誦持華嚴經,用你最莊嚴的虔誠,祈許自己一個慧炬光明的永恆。
In this fleeting life, our paths entwine,
A meeting with the Buddha, truly divine.
What shall you bring to realms yet unseen? Before reincarnation's eternal screen.
Life is like a speck, in which we're whirling, In this ancient dance, our souls are swirling. Here at Jia`nta´n's sacred mandala ground, For ten days, Huayan’s wisdom profound.
With solemn devotion, our eternal light,
A promise of an eternity of wisdom and light.
返本還源,見性成佛
華嚴經的開場是以萬佛歸宗來開啟序幕,以毘盧遮那佛為中心,對每一位參與法會的十方菩薩唱名。因此在這場寶嚴山寶嚴禪寺啟建的 2023 華嚴海會中,我們重新呈現了菩薩十方來會的盛景,藉著對毘盧遮那如來的崇敬與信仰,感召了海內外近千位的菩薩來歸參與,藉佛菩薩的不可思議來成就一場不凡的際會。
「從一開始,就註定這是一場不凡的際會。」師父很盛重地提醒我們。
華嚴經一開始就在強調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即發心成佛以利益一切眾生的願望。通過佛陀的教導,鼓勵眾生發起菩提心,以智慧與慈悲為眾生服務。
師父隨即語意深長地問我們:「那在這一生之後,你們要帶著什麼而去呢?」
法琰經歷過瀕死過程,弟子都慫恿著他先講。
他清清喉嚨站了起來:「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師父抿嘴笑了,知道法琰在作球讓他繼續講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的現實,我們都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們都要放下這個身體,我們都要與親友、財物、名譽、地位等等一切相離。那麼,我們能帶走什麼呢?」
師父接著說:「世人往往只有在這個時候才了解,榮華富貴在輪迴之前萬般皆空,我們只有帶著華嚴經的誦持記憶,承接著開悟的般若種子,輪迴到下一世,這才能讓 我們的修行究竟圓滿,也不枉輪迴這一世與佛的相遇。」
榮華富貴在輪迴之前萬般皆空,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無常法,也是我們所見的事實。我們不能帶走任何外在的東西,我們只能帶走我們的心,這個心是什麼呢?這個心就 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就是我們的佛性,就是我們與佛無異的真如性。這個本來面目不是後天培養的,也不是外在加持的,而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只是被無明、煩惱、業力、習氣等等遮蔽了,所以我們不知道,也不覺得。如果我們能夠除去這些遮蔽,那麼我們就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能明心見性,就能見性成佛。
那麼,我們如何除去這些遮蔽呢?這就有靠我們的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回歸本來面目,返本還源,還原我們的真實。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能體驗到我們的佛性,就能實現我們的真如性。這個本來面目不是別的,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性如,就是我們的佛,就是我們的法,就是我們的道。這個佛法道,就是我們修行的意義,就是我們今生的目標。
師父最後對著大家說:「所以我們要帶著什麼而去呢?我們要帶著們的本來面目而去,帶著我們的佛性而去,帶著我們的真如性而去。這是我們唯一能帶走的,也是我們最寶貴的。這是我們的般若種子,這是我們的華嚴經,這是我們的開悟之門。如果我們能夠帶著這個而去,那麼我們就能在輪迴中解脫,就能在生死中超生,就能在苦海中成佛。這才是我們修行的究竟圓滿,這才是我們輪迴這一生與佛的相遇的真實意義。」
願我們都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願我們都能明心見性,願我們都能見性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華嚴經》啟示:心海波瀾,轉念即菩提
在《華嚴經》的開篇,《世主妙嚴品》為我們揭開了一幅宏偉的畫卷。來自四面八方的大菩薩、世間之主、眾神及護法善神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佛陀的成道。佛陀選擇此時啟示我們:"奇哉奇哉,一切大地有情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這句話指出,達到悟道的關鍵,在於捨棄妄念與放下執著。
《華嚴經》不單是向菩薩傳授佛法的經典,它還是引領我們每個人走向菩薩之道的明燈,指導我們在塵世中尋找靈魂的轉變與成長的途徑。十年磨一劍所啟建的華嚴法會,是一次新的探索,更是一段堅韌不拔的修煉之旅。學員們懷著堅定的願望和決心,一心持誦,為了實現一次輝煌的法會而不懈努力,體現了修行的真諦。
透過《華嚴經》,我們得知,眾生之所以輪迴和造作惡業,往往是因為結交了不良之友。然而,法會中菩薩的參與告訴我們,如果能夠日常與菩薩為伴,就能獲得淨化與解脫的力量。對於功德的讚歌——“見性即是功,平等即是德”,這不只是六祖大師的教導,也是我們修行路上的指路明燈。
這是一個關於信念、決心與修煉的故事。佛陀的話語“得未曾有”,提醒我們,追求菩薩道路的無限可能與實踐始終在我們心中。發起菩提心,是進入大乘法門的關鍵,它不僅體現了對自我極致的愛護,也是為了一切眾生的利益而發起的偉大願望。
面對修行路上的迷惑與挑戰,《華嚴經》用“信,是道的根本和功德之母,養育一切善法”的教誨,賦予我們無比的智慧與力量。從《華嚴經》汲取智慧與慈悲,將我們的心靈轉變為菩薩道上的莊嚴淨土,實現內心的佛國世界。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能夠親近《華嚴經》的深邃教義,是我們莫大的幸福。正如佛陀所言:“大海之水,可望而不可及;佛的功德,無窮無盡。”讓我們一起在這條菩薩之路上,共同編織一片光明與和諧的未來,點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愛與智慧的光芒,溫暖每一顆尋求光明的心。阿彌陀佛。
二、 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經過昨天誦經 8 卷的洗禮之後,您是否也可以感受到和諧與喜悅在我們即將進入今天的華嚴世界之前,
請將萬緣放下,
如同昨天傳塵大和尚所開示的,放下心中的妄念和執著。把您的心集中在呼吸,
呼吸的時候,微笑地感恩。只要誦經入了心,
我們就能在華嚴的世界裡安了心!
After reciting the first 8 chapters of Avastamsaka Sutra, Did you feel harmony and happiness?
Today before entering the World of Huayan, please let go off all your illusions and attachments as Master ChuanChen taught us yesterday.
Focus on your breathing.
As you breathe in, smile gratefully and gently.
If you chant the sutra with all your heart, your mind will be at ease.
佛心觀照入塵緣
師父總是提醒我們弟子,要用佛陀的格局來看事情,這樣我們才能從狹隘的偏聽偏見,抬頭看到宇宙客觀的真理,當我們用佛的眼睛看世界,世界都是佛的世界;我們用佛的耳朵聽這個世間的音聲,世間所有的音聲都是佛的音聲;我們用佛的語言來講話,世間的語言都是佛的語言。而當我們有了一顆佛心,我們就能覆蓋宇宙萬物,讓萬物
回歸至本源,達到心靈與宇宙的契合。師父說:「這就是寶嚴追求的元宇歸一,這就
是『宇』的真諦。」
師父繼續說:「你們要把『心智悟宇』這四個字放在心中,這是寶嚴的核心基石。」
當你們都能懂得「覺心實踐」、「智化人間」、「照觀本心」、「元宇歸一」這寶嚴的四大核心準則,你們就有了放諸四方皆準的行動準則!大家要牢牢的記住!
《華嚴經》啟示:佛陀視角見人間
《華嚴經》啟示在佛教豐富的經典寶藏中,《華嚴經》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浩瀚的視野,為眾生描繪了一幅幅宏偉的佛國世界圖景。第七卷「世界成就品」特別令人深思,啟 發我們反思自身在這廣袤世界中的位置與目的。經文詳述了由風輪所支撐的金剛際,如何形成了這個世界的根基,展示了無數的世界和佛國,每一處都有佛常駐其間。在這華藏莊嚴的世界裡,釋迦牟尼佛的成佛,以及毗盧遮那如來的住世,都展現了一個事實:即便是在充斥著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佛法的光明仍然照耀著每一個角落。
然而,面對這些莊嚴壯麗的描述,舍利弗尊者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何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似乎並非如佛所說的那樣完美?”佛陀以深邃的智慧回答:“這是因為你們用凡夫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佛陀的回答提醒我們,世界的本質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我們心念的反映。正如《楞嚴經》所言:“如來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我們的心念起伏,便能造就不同的世界。因此,《華嚴經》不僅是一部經典,它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心中的佛國。
在修行的路上,每一步都是對自我內心的深度挖掘和轉化。初出家時,許多人可 能會問:“為何要放棄世間的快樂,選擇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佛陀教導我們:“一切 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世間的一切快樂,終究是短暫的,唯有修行,方能達到永恆的寧靜與解脫。
修行,並非僅僅是改變外在的行為模式,更是一種心靈的轉化。《華嚴經》中的
教誨,告訴我們要如何將心轉向善念,如何將穢土轉化為淨土。正如大乘佛法常說:
“菩提心是道場的種子。”我們的每一念善心,都是修建內心道場的基石。
在面對人生的種種困惑與挑戰時,《華嚴經》提供了無上的智慧與指引。文殊師 利菩薩的教誨:“善用其心”,是對我們的最高勉勵。每一個瞬間,都是我們修行的現場,每一念心,都是我們創造淨土的機會。當我們能夠在每一個當下,用正確的心念面對 生活,那麼無論身處何地,都將是我們心靈的淨土。
《華嚴經》不僅是一部經典,它更是一條通往心靈深處的道路,引導我們從內心 深處發現佛的智慧與慈悲。正如佛陀所言:“法界唯心,心是法界。”當我們能夠真正理解這一點,那麼,我們就能在任何地方,見到佛法的光輝,感受到淨土的和諧與美好。阿彌陀佛。
三、 心靈富貴,修行啟真諦
昨天誦經 8 卷,有人充滿法喜,有人開始疲倦焦慮,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傳塵大和尚昨天開示時說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善用其心,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當願眾生、以願導行,讓人生的下半場不再有任何罣礙。
Yesterday, we proceeded with reciting eight chapters from the Avatamsaka Sutra. Some experienced a profound joy in the Dharma, while others encountered weariness and anxiety. Such fluctuations are to be expected. Just as Master ChuanChen taught us in his lecture yesterday: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practice is to make good use of our minds. He hopes that each of us can aspire to benefit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guide our actions by these aspirations, so that the second half of our lives is free from turbulences.
修行之鑰開心門
在佛教深奧的教義中,《華嚴經》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尋求心靈富貴的道路。這部經典不僅僅是文字的啟迪,它更是一把開啟內在富足與和諧的鑰匙,教導我們如何善用我們的心,以達到真正的富貴。
《華嚴經》深刻指出,真實的富貴並不依賴於物質的積累或外在的擁有,而是源於我們心靈的充實和平和。這種內在的豐盛,遠遠超越了物質財富所能帶來的短暫滿足,它關乎於我們如何以慈悲心、智慧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刻。
透過誠心修行與深入理解《華嚴經》中的佛法,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善用心靈,轉化我們的思維與行為,從而達到一種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的生活狀態。這不僅是對個人修為的提升,更是對社會、對眾生的一種深遠貢獻。
當生命之花在智慧與慈悲的滋養下綻放,我們將能展現出無限的光輝與溫暖,影
響著我們周遭的每一個生命。《華嚴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們了解到,每一個心念的轉變,都是我們開啟心靈富貴的關鍵步驟。
在當代社會中,面對無窮無盡的物質誘惑與心靈空虛,《華嚴經》彷彿一股清泉,提醒我們回歸內心的平靜與豐富,同時善用其心,也是一個關於智慧、清淨和利益有 情的重要修行法門;讓我們學習、實踐一切菩薩清淨願行,這不僅是修行的方法,也是我們達到真正幸福、富貴生活的必經之路。
《華嚴經》啟示:善用其心,踏上富貴之路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變化的世界中,人們經常尋求一種超越物質富貴的內在平靜與滿足。
《華嚴經》的教導,不僅提供了一條通往內心富貴的道路,更開啟了一個深刻的修行啟示,引導我們理解生命的真諦,並在輪迴之路上找到出口。
八年前,我踏上了推廣《華嚴經》的旅程,期間遇到了許多令人難忘的經歷。從一位七十歲居士的皈依故事,到在葬禮上聽見家屬討論後事處理的方式,這些經歷不僅是對我個人修行的深刻反思,也是對學佛生涯意義的重新定義。
《華嚴經》啟示我們,修行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靈性探索,更是一種對於社群和後代的深遠貢獻。正如《華嚴經》所言:「普願一切眾生,皆得入無上佛道」,這不僅是對個人修行的指引,也是對於如何以慈悲心回饋社會的啟示。
在面對生命終點的反思中,我們學到,修行的目的不在於逃避生死輪迴的恐懼,而在於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無限的潛能,為自己和他人創造真正的價值。《華嚴
經》中的轉輪聖王,以其非凡的福報與能力,展示了如何在俗世中實現真正的富貴生活一種心靈與物質雙重豐富的境界。
為了促進這一目標,我提出了一個宏願:在二十五年的時間裡,鼓勵每一位佛教徒完成至少一百部《華嚴經》的念誦。這不僅是對個人修行的挑戰,也是對於佛法深厚信心的體現。透過這個過程,我們不僅是在為自己尋求解脫,也是在為整個佛教社群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