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產品一般分類 > 優質人生之旅:佛度有緣人
產品一般分類 > 優質人生之旅:佛度有緣人
優質人生之旅:佛度有緣人
優質人生之旅:佛度有緣人
作者: 戴萬成
出版社陽光房
出版日期:2024-08-01
語言:中文
ISBN:9786269528721
裝訂:平裝
定價32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本書簡介】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知性理性的佛禪管理,輔以李幸芸老師感性佛禪花藝與書法創作的跨界結合,深化紙本閱讀特有的人文與美學的溫潤感,增築深入心靈與延展視覺的空間。
本書展現作者數十年鑽研佛、儒、釋、道東方哲學菁萃,融入自身深刻體會、驗證企業管理精髓與豐厚的人生哲學,字字珠璣;書中屢見真知灼見、具座右銘意涵的金句名言及勵志觀點,以具優美線條特質的書法與花藝予以詮釋,更見提綱挈領的畫龍點睛之效,閱讀層次疊加、悟力提升。
本書試驗性的「多元視覺、創意疊加」,字海中自有柔美,閱讀中另有情境。

【作者簡介】
◎作者在外商公司受到完整的管理科學訓練,在台灣、中國及新加坡等頂尖大學教書超過30年。因緣際會在法鼓山接受聖嚴師父的佛法開示啟迪,用在管理領域上如虎添翼,研發了一套個人特有的管理哲學,並實用於多家企業,成果豐碩。
聖嚴師父圓寂時,教授發願要在師傅圓寂十週年時,完成佛法與職場優勢全方位修煉的專論,將師父教導的佛法結合管理科學在職涯發展的應用,進而幫助學佛父母們與其子女共同智成長。
使命,是催生本書的無形動力。
著有《MRP理論、實務與電腦化》(台灣松崗電腦圖書公司)、《内聖外王管理行》(北京大學出版社)、《從「道天地將法」到「謀勢易善」》(新加坡新戰略企管顧問出版)。

【推薦序】

佛之真諦念心 踐履於生活中
娑婆世界眾生莫不期望擁生活歡愉、生存有價值、生命有意義之福報,而學佛修得一切善法厥為途徑之一。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於人間、修行於人間、成道於人間、度化眾生於人間,一切是以人為本,是以「人間佛教」為佛教所本有,以引領世人學佛、識佛、行佛、成佛,相開論運且在二十世紀發展成現代特有的佛教理論思想體系,包括印順法師、星雲法師、凈慧法師、聖嚴法師等人皆為推廣·延續此思想之代表;:著者因缘師承聖戰法師座下,將對佛法的體悟內化後實用於生活之中,獲致驚人的成果,今發心將其學佛歷程、印證經驗等著書發行以饗同好,學佛有成,堪為敬佩。
有道是「徒善法不足以自行」眾生欲蒙佛教「戒定慧」根本教理之眷顧而福慧增長,當不以傳統誦經典、做功德為已足,而當以學得佛法的真諦念心,而踐履於生活之中,始臻修行成道之境;筆者與著者有相似之學佛經驗,從學佛數十年過程中所獲致之各項領悟,在家庭生活、職場工作、人際互動中,在在都有醍醐灌頂之驚奇,諸多感動事例有若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戴教授接受佛法啟蒙,從法語中獲致大體悟,除得以引導其個人提升優勢外,於實際應用於個人管理專業領域之中,更獲致圓滿成效,傳統佛學與現代管理科學之相互輝映、印證莫此為甚,將此珍貴歷程、事證、論述集结成冊以饗同好,實屬大功德,謹藉此推薦賀誌表達敬佩之意,並期待此專書的出版為「佛光普照三千界 法水長流五大洲」理想添動力助力。
南華大學校長 林聰明 謹誌


【作者序】
◎緣起代序
學佛 是父母給子小女一生最好的禮物
父母與子女共同學習成長
本書的缘起,是來自於聽到許多父母的心聲。
最近一段時間,聞多位朋友子女工作不順遂,生活不如意而困擾萬分。作為父母,不論我們的生活多如意,只要子女有上述因擾,我們作父母的也無從舒坦。
如何幫助子女職場上更順利,生活上更如意,是我們作為父母重要的功課之一。
坊間許多職場勵志、管理的書籍,甚或規模較大公司的人才培訓在職進修,用意雖佳,唯因少了人的溫度,無形中讓職涯管理予人無情、制式、現實的刻板印象。
其實正向的觀念及態度,不論個人修為、職場人際關係、事業經營,乃至於家人互動、家庭經營,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有鑒於很多父母不一定有機會在大公司或是外商公司受到良好的職涯發展科學管理訓練,自己本就不具備一套完整系统的智識,如何在職涯上過得更順利?當然更無法進一步建議與幫助子女做職涯規劃與發展。
我個人在外商公司受到完整的管理科學訓練,也在台灣、中國及新加坡頂尖著名大學教書超過30年,同時又在法鼓山接受聖嚴師父的佛法開示啟迪,在此一領域有粗淺的認識與想法。
在聖嚴師父圓寂那一年,我發願在他圓寂十週年,將他教導我的佛法,結合管理科學在職涯發展的應用,寫出《優質人生之旅一佛度有緣人》的專論,希望能夠幫助學佛父母們與其子女共同學習成長。
2020年8月,在法鼓山榮董會有一學佛心得分享會,會後感受到學佛父母在此一領域迫切的需求,因而思索如何形成一個次第學習的方案,讓有此一需求的父母,得以依循此書第一篇「職場勁爭優勢的修煉與提升」的一至八章對應章節,與子女共同閱讀討論,幫助他們全方位修煉,在職場過得更如實順利。
疫情三年過去,欣喜心願成真,《優質人生之旅一佛度有缘人》得以順利付梓出版,要感謝許多至親好友的佛缘相挺、编輯團隊的創意發想,成就了佛禪管理與書法花藝的完美結合,給予讀者恬静雅緻的閱讀心境。


【目錄】

緣起代序 父母與子女共同學習成長 戴萬成
視為導讀 活用佛禪智慧 開創優勢人生 戴萬成
出版賀誌 佛之真諦念心 踐於生活中 林聰明
許推薦序 心静 尋回真我 許心華

壹 自覺 内型 職場勁爭優勢的修煉與提升
第一章 職場卓越傑出竅門
第二章 基本信念及核心價值觀
第三章 深一層自我認知
第四章 心的高一層修煉
第五章 更高智能境界提升
第六章 pro-VT 標竿績效管理系統架構與實證
第七章 創建人生勁爭優势
第八章 永續學習與創新

貳 覺他·外王 企業高績效經營管理
第一章 優質團隊之組建
第二章 競爭優勢戰略
第三章 團隊氣勢與高效執行力
第四章 變革創新與改善
第五章 標竿至善

叁 禪悟·智慧 學佛修禪與商場優勢
第一章 金剛智慧
第二章 商(職)場優勢禪
第三章 禪思與禪悟

肆 善借·遵循 譜織圓滿至善人生之旅
第一章 善借智慧自利利他
第二章 圓滿至善優質人生

伍 信解·行證 佛禪智慧學習實踐心得
課後的行證回饋
-自我深層的認識與瞭解
-我如何應用所學,創造優質職場生涯
-一次心靈的洗禮
-怎能錯過這場「職場般若」盛會
法鼓山訪談
-高階管理者最想學的佛系管理系統

後記
戴萬成教授的修煉與足跡
禪藝合流 福慧康寧


【內容試讀】
◎第二章 基本信念核心值觀
一個人必須找出值得一生遵守的基本信念,做為他待人處事、追求人生意義與目標所秉持的原則,無論在任何困境與矛盾狀況下,都能堅持不懈怠.是個人自我修持與成長、統理大眾與優質領導統御最重要的成功因素。聖嚴師父教導我們秉持的人生信念:「善用此生,成長自己、利益他人」。達賴喇嘛將自己的基本信仰簡化為三個基本信念:「一、我是人類。二、我快樂不要痛苦。三、其他人類都跟我一樣,希望快樂,不要痛苦。」當我們擁有清晰簡明的人生基本信念時,我們可以依據它做為中心準繩,我們的心中將會有更大的自由與彈性來面對數不清的問題與困擾,也仍然能保持身心的寧靜、平和與安定。
「慈悲待人智慧處事」是我從聖嚴師父的佛法開示中得到最核心的職場信念,融入儒、法、道、兵之積極入世之務實手段,成為自己在職場上之基本信念「菩薩心懷 霹靂手段」,再以下列四種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在職場上每日待人處事之基本原則。
惜緣感恩
諺云:「百年修得同船渡」,能在職場上相處,每天在一起的時間甚至超過與家人共處的時間,這就是相當的深緣存在,我們與同事、部屬、上司或我們的顧客之間必定存有相當深的緣分,值得我們珍惜。同時我們在職場上的順意與成功絕大部分是靠這些有緣人的幫助與支持,才能獲得成果,要以感恩之心來回報所有在職場上幫助我們向上提升的助緣,不論它是順緣或逆緣,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福報,也是幫助我們在職場上順意與成功很重要的信念。
績效導向
任何人在職場上要過得順意如實,就非得有所貢獻,要使自己成為組織成長繁榮所需要的人,而不是組織的累贅,因此不論在任何職位上,都要以績效導向為原則,當部屬績效無法達成期望標準時,做為主管就要以慈悲心諄諄誘導,以法佈施、無畏施之精神理念,提供必須的幫助與誠心的教導,使組織內的成員,皆能為組織績效做出貢獻。
菁英團隊
職場不論是盈利或非盈利單位,甚至政府公務組織,不是慈善單位,不能無限制地保有無生產力的多餘人力,因此如何擁有一批由菁英成員組成的團隊,就是我們在職場成為高峰成就主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慈儉無礙
做為一個組織的主管人員,除了擁有一份慈悲心外,凡事要考慮儉約以節省成本,制度、規章、程序及政策制定,皆要簡單明易,才能達到容易溝通與有效執行的目標,除此之外,更要達成人際和諧、圓融無礙的境界。
在職場生涯中,我們除了恪遵佛法之慈悲喜捨、福慧雙修、利益眾生之理念為最高指導原則外,融合儒家、法家、道家與兵家之各種理念是我們在如實職場生涯之最佳組合,也就是除了慈悲心懷外,我們也具備了霹靂手段來達成組織之目標。
聖嚴師父曾開示說道:「人生是來受報、還願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則是在於奉獻、自利利人、成己成人、增長福慧」。我有一位相當有人生智慧的好朋友說:「人生的二件大事,第一是來還債,第二是來要債的」。欠的債今生要努力還清,別人欠的債,則要少要,以免要過頭·反成欠別人的債。由此可見,要過一個有目的、有意義的人生,最主要的能夠認知自我、成就自我,然後,依緣幫助別人,還願也好,還債也好,它將使你生活得踏實有意義。
修行正信佛法,時時以觀世音菩薩慈悲及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金剛智慧為指導方針,以達成修持者個人離苦得樂·並以度天下眾生、利益眾生之精神,是我們追求真正人生意義與價值的最佳寶典。

第三章 深一層的自我認知
聖嚴師父曾經提醒大眾:「一個人的時間有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試驗上。認識自己最要緊,要安於走自己的路」師父又在《不一樣的佛法應用》一書中開示:「我們每
一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不應該受到外在環境或他人的影響,要做自己的主人」。
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特質,讓我們過一個充滿意義的人生,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有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語:「愚癡的人,一直想別人瞭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認識自己」。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最瞭解自己,其實我們未必對自己有很深刻的瞭解。且看蘇東坡遊歷廬山時,所寫的這首〈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皆不同
不識盧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原來蘇東坡發現無論横看、側睨、遠瞧、近觀所見此山的形貌各有不同,根本無法看清山的真面目,最後深切體認到原來是因為此身還在此山中,故無法窺見其全貌呀!諺語也說: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講的也是當你身陷其境,就難以客觀地思慮問題。唯當真能抽離情境時,才能縱觀全域冷靜衡量,找出問題的癥結。同理可知,我們難以完全瞭解真正的自我,正因我們無法提高層次,以超越的眼光來觀察自己呀!全面且正確地認識自己,是身處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所不得不做的一項功課。因為一個對自己的能力、特質都不清楚的人,是無法集中火力專注前進的,就如同一隻早鴨子偏要去參加游泳比賽一般,失敗是意料中事。所以必得先認識自己,找到一個真實的「我」。
「認清自己」首先就是自肯定,先能瞭解自己的優點,其次是要管理自己的缺點,接著是要不斷謙虛學習。聖嚴師父在指導禪修時開示指出:「當我們一步步改正自己,智慧也隨之增長·」自己的弱點,自己應該最清楚,這可從做事、做人、與人互動中去發現,但重點是有沒有辦法做到勇於面對,唯有清楚認知自己的優點並承認自己的弱點,才是真的「認清自己」。
因此「我是誰?」·「認識你自己」就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職場功課。一般人總以為自己時時刻刻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形影不離,所以只有自己最認識自己,最瞭解自己。這是真的嗎?其實不然,聖嚴法師在《禪修菁華集》一書中,指導習禪者觀看自己的內心環境時就指出,因為很少人意識到,大多數的人只是存活在自己的心外,而不是心内,能夠生活在自己心內的人極少。因為我們的生活所需泰半來自身外,所以就誤以為所有的煩惱困擾也都來自外界,於是不停的向心外的環境追求和抗爭。
寫出世界著名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英國哲學家阿道司·赫青黎(AldousHuley有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是誰?我能做些什麼?」而在希臘著名的太陽神阿波羅神殿的兩大廊柱上,刻印著兩行引人注目的字:「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
「認識你自己」,也是希臘古哲人蘇格拉底(Socrates)一生服膺的名言。他謙虛地承認自己的無知,認為自己唯一知道的,就是什麼都不知道。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家的任務在承認自己的無知並提出問題,這位生於雅典,傳說父親是雕刻家,母親是產婆的大哲學家,從不以老師自居,自認只是愛好智慧的人,總是經由拋出問題,然後試著接近真理。
將一生奉獻給哲學和教育工作的蘇格拉底,終日在雅典街頭人群聚集之處與人聊天,從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句開始,一直往後追問探索,深入一個字的原義,一步步的迫使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知道了自己的無知之後,才算是真的「認識了自己」,這也才是最高的知識。由於他出生在古希臘戰爭的混亂時期·道德價值低落,因此蘇格拉底為,若要支持當時生活中的倫理局面,人人就必須「認識自己」,這也是他哲學的出發點。
蘇格拉底要人們跳離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模式,進一步地瞭解自己思想的本質。他認為,人生活著如果只是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人已失去了他獨特的天賦。因為人本身是會思考的,但自己所認為的、看到的、聽到的,甚至於先前所發生的,都不一定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除非人能更深切地瞭解自己。
認識自己為何這麼重要?在《達賴喇教你認識自己》(Howto See Yourself As You ReallyAre)一書中,作者達賴喇嘛肯定的指出一個正見:正確認識自己,就是邁向心靈澄澈、智慧通達的快樂境界。他表示,因為個人發展與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就是自我認識·達賴喇嘛說,許多人在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下,出於對自己、他人、事件和物質的誤解,因而傷害自己。我們以為萬事萬物就是如我們所見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無明」。無明不是光指對人、事、物的真正存在狀態缺乏認識,更是主動誤解其存在的根本性質。
而無明的去除,便有賴於一個人是否具備自我認識的智慧,並藉以發展出一種對存在毫無錯誤認識的清明心識。這也呼應了聖嚴師父在指導修行時的主張:「認清自己」的層次分為自我肯定、自我成長和自我消融三個層次。因為一個心不安穩、常受情緒影響的人,是無法清楚面對自己的,當然無法通達心靈澄澈、慈悲智慧的真我境界。
要想達到真我的層次,首先就是需要自我肯定。所謂的自我肯定,是先肯定自己的優點,再承認自己的弱點,不由別人肯定自己的成功或光榮、評斷自己的失敗或恥辱,而是從自己的內心觀照起,如此才能確實認識自我,進而達到自我肯定。
為什麼要承認自己的弱點?聖嚴師父鞭辟入裡的指出,因為一般人面對自己的弱點,往往像鴕鳥一樣,大都採取隱瞞掩蓋等方式,不僅不願承認,更別說進一步的檢討和改進了,這樣的人不清楚、不瞭解也拒絕看清自己的弱點,往往就容易淪為自我膨脹。就像火雞看到外敵時,頸部和身上的毛就膨脹豎直,藉以誇大實力,希望讓對手以為體型變大、氣勢變強了,但實際上大家都清楚,那不過是假象而已。
在佛法歷久彌新的智慧中,在在彰顯了認識自己的重要性,透過西方的科學分析,同樣讓人從中認識自己,並輔助找到自己的天賦優質。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表示:「一個人在工作職場中,最重要是要能發揮自己的個性與風格,自己的人生是無人可以替代的,你可以透過工作去充實它。」蘇格拉底(Socrates)也說:「想勸服別人的人,必須先了解人的基本類型,同時要知道與各種類型的人打交道時,要用那一種方式最好」。
在職場上,大多數人存在著一種傳統的迷思,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經驗、意志三項元素,往往決定了這個人能否在工作上有卓越的表現。可是答案往往不那麼簡單,因為在每個職位上,總有做得最好和做得最差的對比,不論它是多麼簡單或複雜,智力、經驗、意志的確可以明顯地影響一個人的業績,然而造成最好與最差的差別所在,主要因素則在於當事者的天賦特質與人際風格,這才是一個人能否在相同工作條件之下出類拔萃的主因。
認知自己的天賦特質
一般人總是認為,瞭解自己最透徹的當然是自己,其實不然。有句話說:「當局者迷」,尤其有關自己到底具備那些天賦特質與自己是屬於那一種人際風格,如果能透過科學的分析方法來找到答,不失為一巧妙良方。而隨著各類資訊的蓬勃發展,市場上充斥各式各樣的科學分析方法,以下僅介紹兩項廣為人知、具應用實證的科學分析法:蓋洛普天賦特質鑑識及羅伯・波爾頓的人際風格分析。
什麼是天賦特質?就是指一個人天生具有的特殊能力與特性。一般人多數不知道自己獨特的天賦特質為何,每當被問及時,往往以為就是指自己的個性與知識,彼得·杜拉克就曾感嘆指出:「大多數人被問及自己的能力時,不是一臉茫然,就是誤判自己的主導特質。」其實一個人的特質並不等於一個人的能力,天賦特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點,他是稀有而珍貴的,是一種能貫穿始終,並能產生效益的思維、感覺與行為模式,而且此行為模式可以帶來效益。
可以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好好用自己的天賦特質,從事任何工作,想要達到卓越絕倫的境界,是幾乎不可能的。彼得·杜拉克就坦言:「人生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於未能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賦。」事實上根據研究報告,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在其生涯中達到卓越成功,天賦特質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往往佔了超過50%以上的決定性因素。
說起天賦,首先要知道和能力是不同的,比如說,能說服別人,這是一種天賦;而能把商品推銷出去,這是一種能力;要先有說服的天賦,再加上產品知識、銷售技巧,才等於具有把商
品銷售出去的能力。一個人也許富有產品知識,也學習過銷售技巧,但卻缺乏說服的天賦,那等於無法擁有銷售商品的能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天賦,即使對產品瞭解不深,也沒學習過銷售技巧,最終還是能把商品銷售出去。
因此先天的天賦與後天的知識和技巧同樣重要,因為每個領域的知識和技巧,可以藉著努力付出及學習就可獲得,但天賦卻並非如此。所以如果你想擁有卓越的能力,就必須先找出自己專屬的天賦,再配合知識和技巧的學習,讓自己具備優質的能力,如此才能在職場上脫穎而出。
蓋洛普天賦特質鑑識
那麼要如何找出自己天賦特質?在由美國蓋洛普民調中副總裁馬克斯·巴金漢(MarcusBuckingham)曾任蓋洛普民調中心主席唐諾.克裡夫頓(Donald.Clif的《發現我的天才一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NowDscoStengths)一書中,作者指出了三條幫助個人發現天賦特質的線索:渴望、快速學習、滿意度。
首先是發現自己的「渴望」。如果一個人十分渴望並熱衷於從事某項活動,那這項活動很可能就是天賦之所在。比如好萊塢紅星麥特・戴蒙(M)一度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但卻因想持續投入演藝界,在學分未修滿的情況下肄業前往洛杉磯發展。戴蒙與好友,同時也是演員的班·艾佛列克(BenAffleck)因為撰寫了電影心霊捕手(Good WllHunting)劇本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著劇本獎,而他本人也因同一部電影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的入圍提名。戴蒙和班・艾佛列克,對於表演以及戲劇的渴望從少年時期就展現出來,他們從十歲起就常常聚在一起討論演出內容,這就是藉由心中的渴望開發出自己的天賦特質。
第二條線索是「快速學習」。這是指一個人也許一直不知道自己具有何種天賦,但一旦有機會接觸後,就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内獲得令人意外的驚喜及成就。比如用繽紛多彩的色澤豐富了現今繪畫的印象派大師馬諦斯(HemriMatisse),出生在法國北部的他,在18歲時先至巴黎學法律,二年後回到故鄉當書記,原本的生活是跟繪畫藝術扯不上一點關係的,然而,就在20歲那一年,一件事情改變了他的一生,也對後世的藝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890年6月,馬諦斯因盲腸手術而住院,就在他療傷康復期間,母親買了畫具、顏料給他,本想讓他排遣無聊,不料他卻因此而迷上了繪畫,並因此棄法律而堅持走向藝術創造之路。習畫之路起步的晚,在1895年通過正式的考試,成為巴黎藝術學院的一員,連同在畫室期間,他總共陸陸續續地花了11年的時間至羅浮宮臨摹,藉以吸取前人的經驗與菁華,終其一生,他好奇與好學的個性,使他能不斷學習自我充實,也因此能自我突破,後來終於成為二十世紀的繪畫藝術巨匠,與畢卡索齊名。
最後一條線索是「滿意度」。這是說當一個人很專注並樂於從事某件事時,很可能表示這正是他的天賦所在。好比被譽為發明大師的湯瑪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 Edison),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家利用大量生産原則和其工業研究實驗室來生產發明物的人,在美國,愛迪生名下擁有1093項專利,而他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地的專利數累計超過1500項。愛迪生一天從事研究十幾個小時,曾有人問他這樣不會累嗎?他回答:「怎麼會累?我是在享受,不是在工作。」這應該就是滿意度的最佳表現了。
如果透過以上三條線索的追尋,還是無法肯定自己的天賦所在,也可直接利用《發現我的天才一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這本書所附的代碼,上網進行「天賦能力剖析測驗」找出自己的專屬天賦優質。
羅伯・波爾頓的人際風格分析
要進入人際風格的分析議題,先得瞭解什麼是人際風格(socialstyle),由於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因此與別人交往所表現的行為模式也不一樣。人際風格乃依據人格特質及其如何與他人互動時可見的行為模式,將人們所作的分類。
人際風格著重在個人的行為,而非其天賦特質或個性。每個人做事都有其一貫作風,這經常都有脈絡可循。對於人際風格的認知,通常並非取決於某次的單一行為,而是對其一系列行為長期的觀察,再歸納出足以顯示其特殊風格、自然表現與反應出來的綜合體。
瞭解自己及別人的人際風格有何必要性?十五世紀偉大的作家兼政治家馬基維利(MichiavelliNicolo)說:「不先瞭解自己就去領導別人,或就想去領導別人,可說是有勇無謀,必將招致不幸與失敗。」的確,在生活和工作中,總不免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而每一個人在溝通中所表現出的特徵不大一樣。有句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就是指和不同人際風格的人相處時,需要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
透過人際風格的學習與判讀,會讓自己在與任何人溝通時做到遊刃有餘,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工作中,都有非常高的效率,且容易達到圓滿的、共同的協定,讓自己增值。在台灣古診上有云:「一種米,出百種人」,身在現代化社會中,人人強調自我個化的自由與表現,因此如何彰顯自己的風格,又能認識、判別及容納他人的人際風格,正所謂「知已知彼,百戦百勝」,這也是邁向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簡單而快速識別人際風格的方法是:停、看、聽。放下自己的偏見、預設立場,仔細觀察對方形諸於外的服裝、表情、肢體動作,再來就是不帶判斷的聆聽別人的話,透過以上三個步驟,大致上就可以初步瞭解一個人的人際風格。除了透過個人觀察及體驗,以下介紹出自《知已知彼:人際風格與管理藝術(Social Style/Management Style)的人際風格分析測驗,不失為瞭解自己的有效分析工具。是由羅伯波頓(Bolton.R.H)在其著作中所提出,主要的設計原理是依照一個人行為果斷力與行為反應力之強弱度,經組合分析後,用來定義一個人的人際風格。
所謂的行為果斷力,是指一個人在行為態度上所表現的決斷與操控的態度,果斷力強則傾向果決與操縱,果斷力則傾向謹慎與支持:至於行為反應力,則是說明一個人在行為態度
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化反應與控制的程度,反應力強則傾向熱情與奔放,反應力弱則傾向冷靜自持與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