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把1978—1992年的經濟改革定義為「探路之役」。所謂探路,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對改革目標的探索,一是對改革路徑的探索。從國際經驗看,社會主義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成功轉軌,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中國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種種約束,成功地越過市場化的臨界點,而且保持了經濟高增長?本書作者通過對歷史進程的細緻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釋。
蕭冬連
1950年10月生,湖南省衡東縣人,中國當代史研究學者。現為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當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邀研究員。1978—1986年間,先後在南開大學和解放軍政治學院主修中國近現代史和經濟學。1979—2000年,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國防大學任教,從事中共黨史和當代中國史教學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史、中國改革開放史。著有《崛起與徘徊——十年農村的回顧與前瞻》《五十年國事紀要·外交卷》《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三次危機與中國改革的緣起》《篳路維艱: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歷史的轉軌: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