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環境,事實上是建築師很重要的義務,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這一點開始去考慮。
如果人們能看見我所見的,
我的夢將不再是幻想,而是理想。
王秋華建築師,1925年出生於北平,2021年逝世於臺北市仁愛醫院,享耆壽96歲。1942年進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1946年赴美國進修,先後就讀華盛頓大學建築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受恩師古德曼先生(Percival Goodman)啟蒙,哥大畢業後即進入古德曼建築師事務所,自1960年取得紐約建築師資格後,成為事務所協同建築師,參與逾五十座猶太教堂主設計。
1969至1973年間,王秋華與古德曼合作完成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今「歐美研究所」)建築設計。1979年返臺定居,任教於臺北工專(今「臺北科技大學」)、淡江大學建築系所;1981年起,與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共同設計許多現代化圖書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成為臺灣現代圖書館的典型,她也被譽為臺灣現代圖書館建築之母。
王建築師在臺灣的主要作品及參與主設計案包含:中研院歐美研究所、雪舍自宅、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彰化師範大學圖書館、中正大學圖書資訊大樓、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曉峰紀念館、臺灣大學生技館及館員住宅、國科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等。她的設計強調「美學與工藝必須建立在環境與人性關懷的基礎之上」,在探究建築的價值中,以公共觀念開啟建築事業的社會意義。她曾任中華民國女建築師聯誼會顧問、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名譽發起人,並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建築桂冠,成為臺灣第一位獲此榮耀的女性建築師。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這一點開始去考慮。
如果人們能看見我所見的,
我的夢將不再是幻想,而是理想。
王秋華建築師,1925年出生於北平,2021年逝世於臺北市仁愛醫院,享耆壽96歲。1942年進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1946年赴美國進修,先後就讀華盛頓大學建築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受恩師古德曼先生(Percival Goodman)啟蒙,哥大畢業後即進入古德曼建築師事務所,自1960年取得紐約建築師資格後,成為事務所協同建築師,參與逾五十座猶太教堂主設計。
1969至1973年間,王秋華與古德曼合作完成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今「歐美研究所」)建築設計。1979年返臺定居,任教於臺北工專(今「臺北科技大學」)、淡江大學建築系所;1981年起,與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共同設計許多現代化圖書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成為臺灣現代圖書館的典型,她也被譽為臺灣現代圖書館建築之母。
王建築師在臺灣的主要作品及參與主設計案包含:中研院歐美研究所、雪舍自宅、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彰化師範大學圖書館、中正大學圖書資訊大樓、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曉峰紀念館、臺灣大學生技館及館員住宅、國科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等。她的設計強調「美學與工藝必須建立在環境與人性關懷的基礎之上」,在探究建築的價值中,以公共觀念開啟建築事業的社會意義。她曾任中華民國女建築師聯誼會顧問、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名譽發起人,並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建築桂冠,成為臺灣第一位獲此榮耀的女性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