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歷史真相究竟有多艱難?整件事情的起因,是我在採訪中發現並質疑存在對歷史真相的扭曲,卻被要求用我自己去考證的結果來證實與澄清。求實存真的記者職業操守促使我去考證歷史,才意外地有了一個個「後來」。
自從2017 年12 月第一次採訪邵子平,到2019 年實現馬吉影像卅七分鐘「一寸盤」捐贈給南京,對江蘇記者站追尋史料,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從董事長到普通編輯都給予全力支持。整個過程中,每當有階段性進展和重大發現,報紙與各新媒體平臺及時發表專題與動態消息,向讀者和社會各界公佈,推動史料回歸。至2024 年12 月,七年時間裡,《大公報》、《文匯報》共推出廿三個整版專題版面、百餘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馬吉影像從發現、核實,到追尋、回歸等的全過程,展現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文章報國與歷史擔當。
歷史記憶的傳承不是簡單的重複,需要有更豐富真切的表達方式。《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我用平實的文字與現場圖片記錄歷史。在追尋過程中,我們不僅找到了馬吉影片卅七分鐘版膠片,更找到了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勇氣、善良、對生命的敬畏與責任心。
感謝紐約「聯合會」的信任,感謝張連紅老師的援助,感謝臺灣朋友林深靖、鐘秀梅、楊祖珺老師的相幫,感謝楊善堯博士的支援。他們期待本書在臺灣出版,期望有更多的青年從觸摸歷史中感悟民族苦難,更加珍愛和平,擔當歷史使命。
歲月摩挲,讀史明世。撰寫《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一書,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不只是對歷史事件的忠實記錄,而是透過歷史事件呈現背後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民族精神,讀者能從我的文字中聽得見歷史悠長的回聲。
本書特色
★ 本書是紀念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系列專書
各界推薦
父親竭盡全力向世界展示日本人當時的可怕之舉。—大衛·馬吉
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在此期間,美國主教派教會佈道團成員、使館顧問約翰‧馬吉拍攝了影片。這部電影是日本人所犯殘暴罪行有說服力的見證。約翰‧馬吉已在南京待了廿五年。馬吉先生親自向大使館提供了一部拷貝。隨拷貝附上各個剪接圖像的英文解說詞。解說詞和影片本身都是一部令人震驚的時代文獻。—1938 年2 月10 日,《羅森給德國外交部的報告》
我會(即「聯合會」)集中智力財力,做南京大屠殺的實況專研,終尋獲震驚
自從2017 年12 月第一次採訪邵子平,到2019 年實現馬吉影像卅七分鐘「一寸盤」捐贈給南京,對江蘇記者站追尋史料,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從董事長到普通編輯都給予全力支持。整個過程中,每當有階段性進展和重大發現,報紙與各新媒體平臺及時發表專題與動態消息,向讀者和社會各界公佈,推動史料回歸。至2024 年12 月,七年時間裡,《大公報》、《文匯報》共推出廿三個整版專題版面、百餘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馬吉影像從發現、核實,到追尋、回歸等的全過程,展現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文章報國與歷史擔當。
歷史記憶的傳承不是簡單的重複,需要有更豐富真切的表達方式。《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我用平實的文字與現場圖片記錄歷史。在追尋過程中,我們不僅找到了馬吉影片卅七分鐘版膠片,更找到了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勇氣、善良、對生命的敬畏與責任心。
感謝紐約「聯合會」的信任,感謝張連紅老師的援助,感謝臺灣朋友林深靖、鐘秀梅、楊祖珺老師的相幫,感謝楊善堯博士的支援。他們期待本書在臺灣出版,期望有更多的青年從觸摸歷史中感悟民族苦難,更加珍愛和平,擔當歷史使命。
歲月摩挲,讀史明世。撰寫《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一書,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不只是對歷史事件的忠實記錄,而是透過歷史事件呈現背後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民族精神,讀者能從我的文字中聽得見歷史悠長的回聲。
本書特色
★ 本書是紀念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系列專書
各界推薦
父親竭盡全力向世界展示日本人當時的可怕之舉。—大衛·馬吉
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在此期間,美國主教派教會佈道團成員、使館顧問約翰‧馬吉拍攝了影片。這部電影是日本人所犯殘暴罪行有說服力的見證。約翰‧馬吉已在南京待了廿五年。馬吉先生親自向大使館提供了一部拷貝。隨拷貝附上各個剪接圖像的英文解說詞。解說詞和影片本身都是一部令人震驚的時代文獻。—1938 年2 月10 日,《羅森給德國外交部的報告》
我會(即「聯合會」)集中智力財力,做南京大屠殺的實況專研,終尋獲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