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主義」──
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起點
排外與猜忌、族群的分裂與統合、擴張與合作的矛盾交錯,
交織成近代中國對亞洲的想像與實踐。
今日的中國與亞洲,
從未真正走出「亞洲主義」的影響。
誰能領導亞洲?
是中國?日本?還是──美國?
當「國恥未雪,民生多艱」成為民族主義的核心語彙,
一個「強國夢」將如何改寫亞洲的命運?
又將為世界帶來何種未來?
◎從「亞洲盟友」到「亞洲老大哥」──中國為何堅信自己該領導亞洲?
當帝國崩潰、列強環伺,面對百年屈辱與國土喪失,中國知識分子在廢墟中尋求出路。他們從日本「脫亞入歐」後孕育出的「亞洲主義」中,看見東亞團結的可能,也嗅到了強權政治的野心,更將之作為亞洲對抗西方秩序的起點。隨著論述的引介與轉化,中國逐步從尊奉日本為亞洲盟主,轉向強調自身在區域中的主導角色,構築起一條從「尊日」到「打倒西方帝國主義」的思想脈絡。
◎「國恥未雪,民生多艱」不只是歷史──更是今日中國的語言
從引介日本論述到建構本土思想,中國知識界將儒家倫理、種族觀與現代民族主義融合,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亞洲主義觀點。這套論述不僅回應當時的國際壓力,也反映了中國對區域角色的重新定位。從「東亞共榮」到「中國夢」,亞洲主義不再只是對抗西方的口號,而是融入中國思考主權、地緣政治與發展戰略的核心框架之中。
◎今日的一帶一路,昨日的亞洲主義
「亞洲主義」雖曾沉寂於歷史,但其核心理念已悄然重返當代中國的外交語言。從倡議「命運共同體」到強調協助發展中國家,中國正以新的語彙延續過去的思想脈絡。若要理解今日中國的區域構想與全球戰略,追溯這段思想的歷史源流將是關鍵一步。
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起點
排外與猜忌、族群的分裂與統合、擴張與合作的矛盾交錯,
交織成近代中國對亞洲的想像與實踐。
今日的中國與亞洲,
從未真正走出「亞洲主義」的影響。
誰能領導亞洲?
是中國?日本?還是──美國?
當「國恥未雪,民生多艱」成為民族主義的核心語彙,
一個「強國夢」將如何改寫亞洲的命運?
又將為世界帶來何種未來?
◎從「亞洲盟友」到「亞洲老大哥」──中國為何堅信自己該領導亞洲?
當帝國崩潰、列強環伺,面對百年屈辱與國土喪失,中國知識分子在廢墟中尋求出路。他們從日本「脫亞入歐」後孕育出的「亞洲主義」中,看見東亞團結的可能,也嗅到了強權政治的野心,更將之作為亞洲對抗西方秩序的起點。隨著論述的引介與轉化,中國逐步從尊奉日本為亞洲盟主,轉向強調自身在區域中的主導角色,構築起一條從「尊日」到「打倒西方帝國主義」的思想脈絡。
◎「國恥未雪,民生多艱」不只是歷史──更是今日中國的語言
從引介日本論述到建構本土思想,中國知識界將儒家倫理、種族觀與現代民族主義融合,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亞洲主義觀點。這套論述不僅回應當時的國際壓力,也反映了中國對區域角色的重新定位。從「東亞共榮」到「中國夢」,亞洲主義不再只是對抗西方的口號,而是融入中國思考主權、地緣政治與發展戰略的核心框架之中。
◎今日的一帶一路,昨日的亞洲主義
「亞洲主義」雖曾沉寂於歷史,但其核心理念已悄然重返當代中國的外交語言。從倡議「命運共同體」到強調協助發展中國家,中國正以新的語彙延續過去的思想脈絡。若要理解今日中國的區域構想與全球戰略,追溯這段思想的歷史源流將是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