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據實性假說」為切入點,考察日本中世以來圍繞「崇神尚武」和「崇利尚力」原則而次第推進的對華「請封」和對己「自封」過程。
日本天皇即位禮「大嘗祭」中的「真床覆衾」儀典及相關風俗源出於商朝等學術考證,一定程度上為人們重新認識包括《皇室典範》和《帝國憲法》在內的日本觀念結構、制度設計和行動軌跡,提供了某種基因式觀察維度。日本史上的祭政二元、萬世一系、崇神輕德、拒斥革命以及自我皈依等文化底色和立國性格,曾通過弱勢時對華請封和強梁時自我冊封等利害周旋和軍事行動,一時間達成過其「去中心化」指向下的「自中心化」夙願。但是,對「神國」錯覺的虛幻依賴、精神膨脹和武力擴張,亦無法不使國力有限的日本,反復自陷於勝負無常和速興速滅的境地。白村江敗績、文永弘安險勝、壬辰丁酉再敗、日清戰爭完勝和侵華戰爭完敗等中日系列兵燹,既記錄下兩種價值體系的不同世界對待方式,也向東亞內爭的實際意義提出了質疑。
日本天皇即位禮「大嘗祭」中的「真床覆衾」儀典及相關風俗源出於商朝等學術考證,一定程度上為人們重新認識包括《皇室典範》和《帝國憲法》在內的日本觀念結構、制度設計和行動軌跡,提供了某種基因式觀察維度。日本史上的祭政二元、萬世一系、崇神輕德、拒斥革命以及自我皈依等文化底色和立國性格,曾通過弱勢時對華請封和強梁時自我冊封等利害周旋和軍事行動,一時間達成過其「去中心化」指向下的「自中心化」夙願。但是,對「神國」錯覺的虛幻依賴、精神膨脹和武力擴張,亦無法不使國力有限的日本,反復自陷於勝負無常和速興速滅的境地。白村江敗績、文永弘安險勝、壬辰丁酉再敗、日清戰爭完勝和侵華戰爭完敗等中日系列兵燹,既記錄下兩種價值體系的不同世界對待方式,也向東亞內爭的實際意義提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