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生就有一顆猜疑的心,受制於大腦中一千億個小陰謀家的擺布。」從西元初年羅馬大火、法國大革命、猶太人大屠殺,到暗殺甘迺迪、911恐攻、馬航空難、查理周刊事件,爬梳兩千多年來的陰謀論歷史及大腦內建的心理機制, 理解陰謀論如何從裡到外,持續形塑你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說到「陰謀論者」,你可能直覺認為與自己無關,甚至嗤之以鼻。但,真的是這樣嗎?.面對「傳統觀點」,你時常存疑。.你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都絕非偶然。.你喜歡聽善惡對峙的有趣故事。.面對重大的社會事件,你總忍不住想像各種疑點之間的關聯性。.你有同理心,也願意替他人伸張正義。只要符合這些描述的其中一項,你就很有可能也曾落入「陰謀思維」裡。但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其實這個世界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陰謀論者……▍陰謀論如何影響你我,改變世界?身為陰謀論心理學權威,作者羅伯.布萊瑟頓在書中首先爬梳了從古代到當代所盛行的各種陰謀論,如何影響了歷史進程──西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大火,竟流傳是由皇帝所密謀;中世紀的光明會是如何造成社會恐慌,進而操縱法國大革命;二十世紀初的反猶太主義如何由陰謀論興起,強大至納粹屠殺猶太人也能獲得合理化;近代的重大國際事件,如美國911恐怖攻擊、法國查理周刊槍擊案、馬航MH370失蹤案……陰謀論也從未缺席過。他觀察這些陰謀論形成的社會背景、流傳方式,以及不同的陰謀論間在敘事結構上的異同,並深入分析陰謀論擁護者與反駁者之觀點,帶我們理解陰謀論的成因、特性及曾經引發的結果。而也這讓我們好奇--為什麼人會受難以置信、未經證實也無法證實的陰謀論吸引?▍我們天生就有一顆猜疑的心,受制於大腦中一千億個小陰謀家的擺布人類在思考上有著慣性與捷徑,雖為我們帶來方便,卻也是陰謀論茁壯的根源--布萊瑟頓接著從心理學切入,結合實驗與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討產生陰謀論的心理成因。陰謀論者等於妄想症、偏執狂嗎?會相信陰謀論的人,其實頭腦並不簡單?為什麼心胸開放、有同理心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陰謀論?鼓勵自主求知的社會風氣,為何觸發了陰謀論的生成?網際網路的興起,如何讓陰謀論的成形散布更加容易且快速?除了負面影響外,陰謀論也有正向的一面嗎?閱畢本書,你會發現自己離陰謀論並未如想像中遙遠,它來自每個人最深的渴望與恐懼,也反映了我們對這個世界和人類的想像。面對陰謀論,我們該做的是拋開心理成見、主動理解,才能隨時審視自己的直覺,避開陰謀論的潛在危險,畢竟我們生來就擁有多疑的思維,我們全都是天生的陰謀論者。【國內、外各界真誠推薦】Mr.6劉威麟 網路趨勢觀察家周偉航(人渣文本)專欄作家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主編黃莉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鄭凱元 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鍾子偉 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出現被害恐懼的情緒,這是由於內心的不信任所致。這種疑神疑鬼的情緒,並非現代人獨有的特質,《為什麼我們會相信陰謀論》告訴我們歷史上懷疑與陰謀交織而成的諸般現象。--陳建守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主編當我們面對那些無法理解的事件時,大腦自動創造出一套說詞是很自然的事--即使那表示正如布萊瑟頓所說的:「用『我們與他們的對峙』來形塑整個世界」而導致潛在的危險結果。「陰謀論者的數量多到超出你的預期。」他寫道,「或許你還認識其中幾位。搞不好你也是其中之一。」--《時代》雜誌(TIME)「會有那樣牽強的信念,要不是頭腦簡單就是極度偏執」,布萊瑟頓為這樣的假設帶來了不確定性……即使我們認為自己的判斷都是奠基於某些證據,布萊瑟頓揭露了心理學上的某些因素,會在我們選擇該相信什麼時左右我們。 --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從光明會、倫敦大火,到51禁區及911恐怖攻擊,布萊瑟頓串起了這些陰謀論的歷史,但他不願意將這些想法的任何一個寫成只是精神錯亂而已。--《當代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這本書論述清晰且幽默感發揮得游刃有餘,並收錄了許多奠基於學術研究之上的案例。它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觀點,讓我們理解為何陰謀論會大量存在,以及為何我們必須持續地審視我們的思考。--《圖書館月刊》(Library Journal)星級評鑑布萊瑟頓描繪了不足的、矛盾的、純粹湊巧的和不一致的資訊如何使我們看見陰謀和關聯,即使一切都只是子虛烏有,源自於理論本身的貌似可信,以及人類天性對秩序的渴望……即使布萊瑟頓或許無法說服所有信者摘下他們的錫箔帽,這本書也一定能夠讓讀者質疑起自身的世界觀。--《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鑑布萊瑟頓的寫作風格可親,甚至有些大膽,而這本書也令人讀得停不下來。這份富有哲思且全面的陰謀論分析,主張對於神秘陰謀的迷信並不新穎也並非不正常,而是受過時間考驗的人類經驗的一部分。--《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這是一份引人深思的分析,也是一本獨具魅力的指南,引領我們對陰謀、真實與虛構進行思考。--《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專文推薦】從美國總統大選與民主政治,談談2017最新的陰謀論--網路趨勢觀察家 Mr.6劉威麟 為何大家都覺得,一切必有詐?為何我們總覺得,事情沒有表面看起來這麼單純? 這本書以幽默及淺顯的口吻分析給讀者聽,原來,陰謀論的組成,一部分其實是來自於我們自己思考上的缺陷。這不禁讓我們想到就在本書出版之際,全球最熱烈討論(而且還沒有完全得到解答)的陰謀論──2016美國總統大選。 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前一週,我問過幾個朋友,萬一川普當選,他們可有準備?他們老神在在:「怎麼可能當選?」最不可能的事情,真的發生了。 自去年11月川普當選至今,已經連續三個月,只要在Google News上面搜尋本書的關鍵字「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跳出來的不是這本書,而是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之間各式各樣的「陰謀論」,各式各樣的揣測與傳聞,試圖要解釋一個至今仍有過半美國人無法釋懷的選舉結果。 不過,當大家被「陰謀論」搞得雞犬不寧,就又會不小心忽略另一個事實──所謂的民主,其實只是過去350年的產物,人類文明存在的五千年之中的超過95%的時間,並不是民主選舉的。換句話說,與其說有什麼陰謀論來讓選舉往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向走,應該說,民主選舉本身有可能也是一個過渡。 民主選舉本身,以及我們所了解的一切「理所當然」的事(也就是「沒有陰謀」)的那一塊,本身即將成為歷史、不復存在。真正該思考的,有的時候不是「看起來怪怪」的那一塊,而是我們「已經習慣」的那一塊。那一塊,才真正有可能潛藏了「陰謀」。 目前我們這一代早就習以為常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政黨政治(bipartisanship),以及傳統媒體,竟然正在快速的變成下一個路易十六,成為下一個被討伐的對象。這不是陰謀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趨勢。 曾經以「真實」而顛覆霸權、維護人權的媒體,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經變得「不真實」,於是全世界出現了另一大半的人,寧可從網路上獲取半真半假的新聞,對著那些仇恨言語「按讚」,然後讓各式各樣的陰謀論滿天飛。 我在教網路行銷的時候,已開始推廣一個概念:「行銷人員社會責任」(Market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新概念。這「Social」一字已不只是「社會責任」,而是「社群責任」,也就是說,在社群內的行銷高手,應該扮演網路警察、網路法官及網路記者,以行銷的功力,在網路上講出「政治正確」的口吻,幫助那些在網路上被欺負的人「平衡」一下報導。即便那個人的價值觀你並不認同,身為網路的高手,你不是要當個「正義魔人」,而是要對受傷的人伸出援手,當個博愛的網路新住民。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陰謀論」的過去與未來,或許,也讓我們準備好,以更理性、更清醒的頭腦,面對這個才剛開始17年的21世紀的下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