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之細道》後,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經典名作
──《芭蕉百句》,中文世界首度譯出
三大名家絕佳組合
作者:松尾芭蕉 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媲美中國「詩聖」杜甫。
譯注:鄭清茂 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繪圖:莊因 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文類,
松尾芭蕉是把俳諧推展到最高峰的中心人物,
在日本文學史上有「俳聖」之稱。
貴族氣的「雅」趣,加上庶民性的「俗」味,
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興起於16世紀中葉的室町時代末期,盛行於17、18世紀的江戶時代;流傳至今,歷久不衰。甚至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所謂漢俳或歐美haiku的出現。
現在所謂俳句,原稱發句,指俳諧連句之首句,基本上沿襲了和歌連歌的體式。但是在素材、表現理念、審美意識各方面,產生了明顯的質變。就是在不完全放棄貴族氣的「雅」趣之下,積極吸收了庶民性的「俗」味,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的原形為日文「五‧七‧五」三行,共十七音節,稱上五‧中七‧下五。由鄭清茂先生譯注的《芭蕉百句》則一律以漢字「四‧六‧四」十四言譯之;文白不拘,希望能夠表達俳句特有的詼諧輕妙之趣。
松尾芭蕉在日本古典「幽玄」的美學基礎上,廣泛採用漢詩漢文的典故與詞句表現、傳統和歌所不詠的諸多素材、民間生活的俗語俗藝俗習等,而且提出了所謂「佗」、「濕」、「寂」、「細」、「輕」的俳諧理念,並展開俳諧風雅「不易流傳」之說。而且身體力行,傳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
《芭蕉百句》按年代先後編排,譯成漢語,並附簡單注釋、原文及其漢字漢詞假名注音,以為鑑賞之一助。
──《芭蕉百句》,中文世界首度譯出
三大名家絕佳組合
作者:松尾芭蕉 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媲美中國「詩聖」杜甫。
譯注:鄭清茂 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繪圖:莊因 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文類,
松尾芭蕉是把俳諧推展到最高峰的中心人物,
在日本文學史上有「俳聖」之稱。
貴族氣的「雅」趣,加上庶民性的「俗」味,
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興起於16世紀中葉的室町時代末期,盛行於17、18世紀的江戶時代;流傳至今,歷久不衰。甚至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所謂漢俳或歐美haiku的出現。
現在所謂俳句,原稱發句,指俳諧連句之首句,基本上沿襲了和歌連歌的體式。但是在素材、表現理念、審美意識各方面,產生了明顯的質變。就是在不完全放棄貴族氣的「雅」趣之下,積極吸收了庶民性的「俗」味,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的原形為日文「五‧七‧五」三行,共十七音節,稱上五‧中七‧下五。由鄭清茂先生譯注的《芭蕉百句》則一律以漢字「四‧六‧四」十四言譯之;文白不拘,希望能夠表達俳句特有的詼諧輕妙之趣。
松尾芭蕉在日本古典「幽玄」的美學基礎上,廣泛採用漢詩漢文的典故與詞句表現、傳統和歌所不詠的諸多素材、民間生活的俗語俗藝俗習等,而且提出了所謂「佗」、「濕」、「寂」、「細」、「輕」的俳諧理念,並展開俳諧風雅「不易流傳」之說。而且身體力行,傳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
《芭蕉百句》按年代先後編排,譯成漢語,並附簡單注釋、原文及其漢字漢詞假名注音,以為鑑賞之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