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40年到1970年,美國人及美國政府一直涉足於英國治下的香港事務。進入二十世紀後,威爾遜特別是羅斯福大力推行反殖民主義,支持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但在1945年日本撤離香港時,卻撤回了對國民黨政府收回香港的支持。
全球冷戰的開啟,特別是朝鮮戰爭的爆發,迫使美國重建其東亞政策。儘管認為香港在軍事上無法抵禦中國的進攻,因而不願承諾為英國提供軍事支持,但美國卻把香港視為實施對中國全面而嚴格經濟制裁和貿易禁運的基地,美國的禁運使得香港的經濟與民生度日維艱。香港亦同時成為美國收集和分析中國情報的監聽站和窗口、啟動對華宣傳戰的基地、秘密行動場所和人員流通的渠道。香港逃過了在中國文革期間一度可能被武裝收回的契機,但香港的命運和美國對香港的算計,始終擺脫不了中國的影子。
本書是第一部利用美國原始材料,全面考察美國對香港政策的著作的中文著作,使用的美國政府原始材料包括美國國務院的出版物、有關美國對外關係和情報的縮微膠卷、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詳細日常記錄,以至從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甘迺迪到詹森總統圖書館的文獻。
全球冷戰的開啟,特別是朝鮮戰爭的爆發,迫使美國重建其東亞政策。儘管認為香港在軍事上無法抵禦中國的進攻,因而不願承諾為英國提供軍事支持,但美國卻把香港視為實施對中國全面而嚴格經濟制裁和貿易禁運的基地,美國的禁運使得香港的經濟與民生度日維艱。香港亦同時成為美國收集和分析中國情報的監聽站和窗口、啟動對華宣傳戰的基地、秘密行動場所和人員流通的渠道。香港逃過了在中國文革期間一度可能被武裝收回的契機,但香港的命運和美國對香港的算計,始終擺脫不了中國的影子。
本書是第一部利用美國原始材料,全面考察美國對香港政策的著作的中文著作,使用的美國政府原始材料包括美國國務院的出版物、有關美國對外關係和情報的縮微膠卷、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詳細日常記錄,以至從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甘迺迪到詹森總統圖書館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