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的「五行」
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
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的想像。
本書透過「聖顯」的概念,重構中國早期的物論,
指出太極、風氣、陰陽、金、木、水、火、土皆有體道的意義,道因物而顯,哲人因物以明道。
「五行」可作為「物」的總代表,其範圍由「五行」進入「兩儀」的「陰陽」以及更精微的「氣」、「渾沌」等領域。楊儒賓將「五行」視為太初時期神聖的主要展現場域,聖入物中,道在五行。這些聖顯之物構成了先秦時期詩歌隱喻的主要來源,也開啟了後世「體用不二」、「道氣為一」、「顯微無間」諸說的先聲。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依渾沌(太極)─氣─兩儀(陰陽)─五行的次序展開,這樣的結構可視為神話版的宇宙論,也可視為另類的《太極圖說》,遙遠地印證了後世周敦頤、張載、王夫之的道論之興起。《五行原論》的「原」字既指原初的時間,也指價值意義的始源之義。
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
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的想像。
本書透過「聖顯」的概念,重構中國早期的物論,
指出太極、風氣、陰陽、金、木、水、火、土皆有體道的意義,道因物而顯,哲人因物以明道。
「五行」可作為「物」的總代表,其範圍由「五行」進入「兩儀」的「陰陽」以及更精微的「氣」、「渾沌」等領域。楊儒賓將「五行」視為太初時期神聖的主要展現場域,聖入物中,道在五行。這些聖顯之物構成了先秦時期詩歌隱喻的主要來源,也開啟了後世「體用不二」、「道氣為一」、「顯微無間」諸說的先聲。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依渾沌(太極)─氣─兩儀(陰陽)─五行的次序展開,這樣的結構可視為神話版的宇宙論,也可視為另類的《太極圖說》,遙遠地印證了後世周敦頤、張載、王夫之的道論之興起。《五行原論》的「原」字既指原初的時間,也指價值意義的始源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