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裝訂成冊。
林哥的青春歲月,
走遍世界各地的足跡,
大半生奔走呼籲的思想精髓,
沉澱精選成為宇宙光45週年慶經典套書。
宇宙光走到今天,實在是上帝的恩典,
是上帝藉著眾多弟兄姊妹點點滴滴的支持陪伴而成就的。
相信其中也有您的青春歲月、您的汗水、您剴切的代禱呼求,
謹以感恩為祭,獻在主前。
2018年9月,宇宙光四十五歲了,呈現在您面前的,可說是林教授四十五年來筆耕的精粹,是啃到骨髓後再吐出的精華。這趟奇異的旅程,讓我體認到,幸好有這麼一位勤於寫作的文字工作者,四十五年來,每個月在《宇宙光》雜誌和《光譜》月刊撰寫專欄,加上做研究發表的論文,以及散在各刊物的文章,林林總總,少說也接近千萬字;字數還是其次,這種精神和毅力才是真夠威的,放眼望去,大概沒有哪個機構,有這麼詳實又動人的紀錄;這也是出版這套書的主要原因。另外,林教授即將卸下宇宙光總幹事的重任,由葉貞屏博士接棒,繼續帶領夥伴們在恩典中前進;這套書的出版,也標識著「承先啟後,傳承創新」的精神。這套名為「宇宙光四十五週年慶‧林治平精選文集」的套書,計有六冊,簡介如下:
1. 《基督教與中國論集:從理念與符號談起》
基督教與中國思想傳統系統,其實有許多雷同之處,然而數百年來,基督教在中國卻受到了極大的阻力,何以如此?本書的9篇論文,正是針對此疑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尋索。其中,「理念與符號——一個思考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社會的模式初探」、「基督教在中國關連化或本色化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基督教在中國之傳播及其貢獻」,是從中西迥異的哲學思想以及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平民階級中的英雄——馬禮遜來華宣教的研究」、「科學與救恩——丁韙良在華宣教之研究」、「耶魯在中國——二十世紀初期耶魯大學基督徒畢業生在中國之教育計畫及其貢獻」等,則是從人物的角度,將早年西方傳教士不畏艱險、犧牲奉獻的精神呈現在讀者面前。基督教與中國的碰撞,因誤解而衝突不斷,期待藉由彼此的對話,能產生新的亮點。
2. 《我們正在寫歷史: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
人類的歷史,走過了悠遠漫長的年代,終於走進了所謂的現代。如果現代所帶來的文化社會衝擊,是一片不可抗拒的洶湧浪潮,那麼隨著這片浪潮而來的宣教士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四十多年前,林教授領受了由上帝而來的呼召,從一位研究中英外交關係的學者,轉而鑽研冷門的基督教與中國歷史;他不但自己投入,更號召了一群有識之士,一起在這片乏人問津、佈滿荊棘的土壤裡孜孜矻矻、任勞任怨,四十多年後,竟然灌溉成一片繁花錦簇。藉由本書,讓我們更加明白宣教士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所代表的意義。
3. 《人啊,你在哪裡?全人生命理念的尋思與落實》
全人(holistic person)一辭,源自希臘文,意思是:把看得見的部分(parts),加上看不見但卻確實存在的什麼(what),整合在一起思考。本書提綱挈領地說明現代化的危機是單面向化、去人化,結果形成「人不見了」的悲劇。現代人活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豐富裡,卻失去了看不見的平安、喜樂和愛。林教授從自身與人接觸相交的實務經驗中,越來越清楚了解全人豐盛生命的意義與方向。本書所傳達的,正是他數十年來在教育、輔導、及宣教事奉工作中所經歷體會的「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的全人生命理念。
4. 《找到生命中的大提琴:寫給特別的你》
人不是被先天本能限制的動物,在上帝眼中,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有屬於自己的「大提琴」。人唯有在上帝面前認識自己的獨特,找到自己的「大提琴」,才能知道「我是誰」,才能活出璀璨的人生,沉穩滂沛地演奏自己的「大提琴」。本書26篇文章,集結自林教授近幾年在《宇宙光》雜誌上刊登的「耕者心」專欄,其中多有針砭時事、勉勵青年的肺腑之言。誠如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所云:「找尋屬於你自己的『大提琴』,永遠不會太晚。」有一天,上帝會把曲譜手稿交在你手中,請問,你準備好了嗎?
5. 《舞台:生命劇場中的精彩演出》
使徒保羅說:「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保羅用他一生生命所演出的這場戲,絕不是一聲哀怨的嘆息,而是一聲響徹天地的驚歎。打開這本書,林教授以他的生花妙筆,運用不同的筆法,寫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演出各自不同的精彩。此外,他也把自己「傻瓜一世」的自我剖白素描,誠懇地與讀者分享。這些化成文字的人物寫真,就像是一台永不落幕的戲,深深烙印在生命舞台的明暗之處。
6. 《一個說不完的故事:五餅二魚神蹟的現代版》
神蹟就是經歷不可能!一個小小孩童僅有的五餅二魚怎麼可能餵飽五千人?然而,神蹟就這樣發生了。宇宙光的各項事工,四十五年來都是在不可能的情形下,不知怎麼搞的一件件完成了!原來,在宇宙光的故事中,一直有一雙看不見的手,牽引、呵護、帶領著,成就了許多奇妙事工,完全超越夥伴們的想像與能力。請聽林教授娓娓道來,分享這令人讚歎的五餅二魚神蹟現代版!
四十五年前,一個英姿煥發、全身充滿幹勁的「青年才俊」——這可不是溢美之詞,林治平教授曾於1974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獎,堪稱青年楷模——1973年9月,他以義工身分一頭栽進宇宙光這個「傻瓜」志業,那年他才三十五歲。如今,年屆八十的他,除了體力有點衰弱,看來,他的熱情還是像當年一樣,一點沒減少;他也依然不改過往「愛作夢」的習性,總是有未完成的夢想等在他前面;妙的是,不管這夢想多麼虛幻飄渺、難以達成,至終卻總是能夠實現,這,又是另一樁讓人嘖嘖稱奇的怪事,到底他是怎麼辦到的?
四十五年的歲月,就此裝訂成冊;答案,呼之欲出。
林哥的青春歲月,
走遍世界各地的足跡,
大半生奔走呼籲的思想精髓,
沉澱精選成為宇宙光45週年慶經典套書。
宇宙光走到今天,實在是上帝的恩典,
是上帝藉著眾多弟兄姊妹點點滴滴的支持陪伴而成就的。
相信其中也有您的青春歲月、您的汗水、您剴切的代禱呼求,
謹以感恩為祭,獻在主前。
2018年9月,宇宙光四十五歲了,呈現在您面前的,可說是林教授四十五年來筆耕的精粹,是啃到骨髓後再吐出的精華。這趟奇異的旅程,讓我體認到,幸好有這麼一位勤於寫作的文字工作者,四十五年來,每個月在《宇宙光》雜誌和《光譜》月刊撰寫專欄,加上做研究發表的論文,以及散在各刊物的文章,林林總總,少說也接近千萬字;字數還是其次,這種精神和毅力才是真夠威的,放眼望去,大概沒有哪個機構,有這麼詳實又動人的紀錄;這也是出版這套書的主要原因。另外,林教授即將卸下宇宙光總幹事的重任,由葉貞屏博士接棒,繼續帶領夥伴們在恩典中前進;這套書的出版,也標識著「承先啟後,傳承創新」的精神。這套名為「宇宙光四十五週年慶‧林治平精選文集」的套書,計有六冊,簡介如下:
1. 《基督教與中國論集:從理念與符號談起》
基督教與中國思想傳統系統,其實有許多雷同之處,然而數百年來,基督教在中國卻受到了極大的阻力,何以如此?本書的9篇論文,正是針對此疑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尋索。其中,「理念與符號——一個思考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社會的模式初探」、「基督教在中國關連化或本色化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基督教在中國之傳播及其貢獻」,是從中西迥異的哲學思想以及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平民階級中的英雄——馬禮遜來華宣教的研究」、「科學與救恩——丁韙良在華宣教之研究」、「耶魯在中國——二十世紀初期耶魯大學基督徒畢業生在中國之教育計畫及其貢獻」等,則是從人物的角度,將早年西方傳教士不畏艱險、犧牲奉獻的精神呈現在讀者面前。基督教與中國的碰撞,因誤解而衝突不斷,期待藉由彼此的對話,能產生新的亮點。
2. 《我們正在寫歷史: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
人類的歷史,走過了悠遠漫長的年代,終於走進了所謂的現代。如果現代所帶來的文化社會衝擊,是一片不可抗拒的洶湧浪潮,那麼隨著這片浪潮而來的宣教士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四十多年前,林教授領受了由上帝而來的呼召,從一位研究中英外交關係的學者,轉而鑽研冷門的基督教與中國歷史;他不但自己投入,更號召了一群有識之士,一起在這片乏人問津、佈滿荊棘的土壤裡孜孜矻矻、任勞任怨,四十多年後,竟然灌溉成一片繁花錦簇。藉由本書,讓我們更加明白宣教士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所代表的意義。
3. 《人啊,你在哪裡?全人生命理念的尋思與落實》
全人(holistic person)一辭,源自希臘文,意思是:把看得見的部分(parts),加上看不見但卻確實存在的什麼(what),整合在一起思考。本書提綱挈領地說明現代化的危機是單面向化、去人化,結果形成「人不見了」的悲劇。現代人活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豐富裡,卻失去了看不見的平安、喜樂和愛。林教授從自身與人接觸相交的實務經驗中,越來越清楚了解全人豐盛生命的意義與方向。本書所傳達的,正是他數十年來在教育、輔導、及宣教事奉工作中所經歷體會的「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的全人生命理念。
4. 《找到生命中的大提琴:寫給特別的你》
人不是被先天本能限制的動物,在上帝眼中,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有屬於自己的「大提琴」。人唯有在上帝面前認識自己的獨特,找到自己的「大提琴」,才能知道「我是誰」,才能活出璀璨的人生,沉穩滂沛地演奏自己的「大提琴」。本書26篇文章,集結自林教授近幾年在《宇宙光》雜誌上刊登的「耕者心」專欄,其中多有針砭時事、勉勵青年的肺腑之言。誠如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所云:「找尋屬於你自己的『大提琴』,永遠不會太晚。」有一天,上帝會把曲譜手稿交在你手中,請問,你準備好了嗎?
5. 《舞台:生命劇場中的精彩演出》
使徒保羅說:「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保羅用他一生生命所演出的這場戲,絕不是一聲哀怨的嘆息,而是一聲響徹天地的驚歎。打開這本書,林教授以他的生花妙筆,運用不同的筆法,寫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演出各自不同的精彩。此外,他也把自己「傻瓜一世」的自我剖白素描,誠懇地與讀者分享。這些化成文字的人物寫真,就像是一台永不落幕的戲,深深烙印在生命舞台的明暗之處。
6. 《一個說不完的故事:五餅二魚神蹟的現代版》
神蹟就是經歷不可能!一個小小孩童僅有的五餅二魚怎麼可能餵飽五千人?然而,神蹟就這樣發生了。宇宙光的各項事工,四十五年來都是在不可能的情形下,不知怎麼搞的一件件完成了!原來,在宇宙光的故事中,一直有一雙看不見的手,牽引、呵護、帶領著,成就了許多奇妙事工,完全超越夥伴們的想像與能力。請聽林教授娓娓道來,分享這令人讚歎的五餅二魚神蹟現代版!
四十五年前,一個英姿煥發、全身充滿幹勁的「青年才俊」——這可不是溢美之詞,林治平教授曾於1974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獎,堪稱青年楷模——1973年9月,他以義工身分一頭栽進宇宙光這個「傻瓜」志業,那年他才三十五歲。如今,年屆八十的他,除了體力有點衰弱,看來,他的熱情還是像當年一樣,一點沒減少;他也依然不改過往「愛作夢」的習性,總是有未完成的夢想等在他前面;妙的是,不管這夢想多麼虛幻飄渺、難以達成,至終卻總是能夠實現,這,又是另一樁讓人嘖嘖稱奇的怪事,到底他是怎麼辦到的?
四十五年的歲月,就此裝訂成冊;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