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雖然是件嚴重的事,但殺人的動機卻可以微小到讓你發笑。
你聽過「莫比烏斯環」嗎?
假設惡意將如永不停止的路,無限循環下去……
在那之前,夏小凡只是個偶爾上網吧、聽搖滾樂和在宿舍打麻將的普通三流大學生。
直到曾發生一夜情的校花學姐,被無名殺手一錘子敲死在路上;美麗的學妹小白被愛慕者跟蹤不久後便失去音訊;應徵家教卻慘遭分屍的師範大學女學生;以及不知名女工、不知原因地橫死在荒郊野外……一個又一個女孩子的涉險與死亡,在物事不停更迭、舊樓被迫拆遷的九年代尾巴,形成難以抵禦的騷亂,隨著社會轉型,在混亂的世紀末啟動。
好不容易揪出第一個兇手,兇手們卻正在無盡地誕生。夏小凡身邊的人相繼離開,事件之間若有似無的聯繫,欲辨而難明。他的人生像是被敲裂出一個口子,不得不踏上了追兇之路。
青春╳頹廢╳搖滾╳懸疑
路內以陰鬱而優美之筆,書寫人性的扭曲。
就算謎底讓你背脊發涼,也要讀完的小說!
精華選摘
→我們生活在一個乳溝時代,乳之風光必然依賴於乳溝,但乳溝之存在則沒有任何實際效用,乳溝甚至連器官都算不上,它其實是個負數,是一道陰影而已。
→我決定嘗試著去死,我的死於任何人也沒有關係,即便冒險也好,結束也好,甚或什麼都不是也好。這樣的死,於任何人來說委實沒有意義,因此傷害不到任何人,希望如此,最好如此。
大概會真的死去吧,這樣的死,是齊娜投向天空的小石子。無論以什麼軌跡落下,去六月的荒草裡,去夏天的某一條河裡,還是索性掉在暗無天日的深井裡。齊娜是不是愛過我?只有這件事會讓我悲哀。答案或許就在小石子最終墜落的地方罷。
→對虛擬的世界來說,我們是第一批直立行走的人。
消滅這個世界是容易的,關閉網路就可以了,停電也可以,再不濟把未來的人分成好幾等,可以上網的與不能上網的,可以上某種網的與不能上某種網的,甚至是可以識字與不可以識字的。儘管成本巨大,操作的難度卻不是很高。
→我一直認為,世界上有一種人叫作「按鍵人」,他不諳控制之法,他只有能力做到表面的掌控,將某種看似正義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理由,充滿形式感卻對程式背後的意志力一竅不通。這可以看作是控制狂的一個流派,弱智介面往往就是為這種人設計的。
→我始終認為,那些通過傷害他人的肉體而獲得精神快感的人,就是我所定義的「按鍵人」。最微小的權力也能導致罪惡,如果連這都沒有,幻想的權力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幻想中的權力被任意放大,他以為自己操縱著一切,事實上只是一個極端弱智的介面,一個早就被設計好了的程式,可能複雜,可能簡單,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那個介面只需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就能完成,不用邏輯,也無需愛或恨。在罪惡行為的兩端,動機,以及必須承擔的結果,對按鍵人來說都是不存在的。
→這是一個帶病毒的檔,打開它,系統會陷於崩潰。我的任務就是維持系統的運作,盡可能地不讓病毒發作──辨識,延緩,控制,備份,殺除。然後,等待好運來臨。我只需要證明自己不是個bug。
→長得難看的人,缺少很多樂趣。長得好看的人,平添很多麻煩。人生何其公平。
→樂觀者分為理性和不理性兩種,對於生活的災難,不理性的樂觀者總是會採取一種旁觀的態度,即使這災難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多數時候他們看起來就像是一群幸災樂禍的人,並且,在某種極端的情況下,不理性的樂觀者比悲觀者更加不可救藥。
而悲觀者是不存在理性或不理性的。
吊詭的是,儘管不理性的樂觀者顯得盲目、無知、粗魯,有時還會做出種種非人的舉動,看上去很容易被淘汰掉,世界卻恰是由他們來統治的。
→看到他們,我經常會覺得,人們的內心是凌亂的,像一個胡亂搭建起來的攻防系統,胡亂地射擊,胡亂地挖些陷阱,築些籬笆,對於真正的黑暗卻一無所知,也束手無策。
→悲觀者厭棄同類,理性者懷疑同類,中性者不認識同類,只有不理性的樂觀者才會團結在一起,儘管他們並不是大多數,卻因為團結而顯得像是大多數。由此推論,想要在這個混帳的世界上如魚得水,那就扮演一個不理性的樂觀者吧,同類們會來找你的。荒誕世界像巨大的單細胞生物,吞噬一切並自我繁殖,沒有容貌和軀體,只是一堆扭來扭去的黏液而已。
本書特色
路內作品曾獲馮唐、林立青、畢飛宇、楊佳嫻、王盛弘、房慧真、王聰威、甘耀明、伊格言、李儀婷、童偉格、劉梓潔等知名華文作家盛讚。
被評論為中國七○一代最好的小說家之一。
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上海錦繡文學最佳新人獎、錢江晚報年度圖書最佳新人獎、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說家、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度人物、《GQ》雜誌2012年度作家。
名家推薦
作家 李屏瑤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黃宗潔
好評推薦
「這是路內的世紀末敘事。乍看之下,它似乎帶點村上春樹的氛圍、伊幸太郎的腔調,卻有著非常在地化的肌理,中國日常結構的脈絡;看似偵探推理小說的框架,懸疑恐怖小說的細節,本質上卻只是個憂傷的故事。它既是上個世紀末中國發展情境中,一代年輕人的迷惘與命運,也是對權力與人性的深刻反思。」──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豆瓣讀者大力推薦
「我在淩晨四點半讀完後,想去上廁所就猶豫了好幾分鐘。」
「書寫現實,但不是照搬,也不是剪貼,而是藝術化的現實。於是,我看到了一部關於中國八九十年代青春的小說。」
「不得不說路內是目前青年作家中最為才華四溢的一個人,小人物的小世界,折射卻是一個宏大的年代和敘事。」
你聽過「莫比烏斯環」嗎?
假設惡意將如永不停止的路,無限循環下去……
在那之前,夏小凡只是個偶爾上網吧、聽搖滾樂和在宿舍打麻將的普通三流大學生。
直到曾發生一夜情的校花學姐,被無名殺手一錘子敲死在路上;美麗的學妹小白被愛慕者跟蹤不久後便失去音訊;應徵家教卻慘遭分屍的師範大學女學生;以及不知名女工、不知原因地橫死在荒郊野外……一個又一個女孩子的涉險與死亡,在物事不停更迭、舊樓被迫拆遷的九年代尾巴,形成難以抵禦的騷亂,隨著社會轉型,在混亂的世紀末啟動。
好不容易揪出第一個兇手,兇手們卻正在無盡地誕生。夏小凡身邊的人相繼離開,事件之間若有似無的聯繫,欲辨而難明。他的人生像是被敲裂出一個口子,不得不踏上了追兇之路。
青春╳頹廢╳搖滾╳懸疑
路內以陰鬱而優美之筆,書寫人性的扭曲。
就算謎底讓你背脊發涼,也要讀完的小說!
精華選摘
→我們生活在一個乳溝時代,乳之風光必然依賴於乳溝,但乳溝之存在則沒有任何實際效用,乳溝甚至連器官都算不上,它其實是個負數,是一道陰影而已。
→我決定嘗試著去死,我的死於任何人也沒有關係,即便冒險也好,結束也好,甚或什麼都不是也好。這樣的死,於任何人來說委實沒有意義,因此傷害不到任何人,希望如此,最好如此。
大概會真的死去吧,這樣的死,是齊娜投向天空的小石子。無論以什麼軌跡落下,去六月的荒草裡,去夏天的某一條河裡,還是索性掉在暗無天日的深井裡。齊娜是不是愛過我?只有這件事會讓我悲哀。答案或許就在小石子最終墜落的地方罷。
→對虛擬的世界來說,我們是第一批直立行走的人。
消滅這個世界是容易的,關閉網路就可以了,停電也可以,再不濟把未來的人分成好幾等,可以上網的與不能上網的,可以上某種網的與不能上某種網的,甚至是可以識字與不可以識字的。儘管成本巨大,操作的難度卻不是很高。
→我一直認為,世界上有一種人叫作「按鍵人」,他不諳控制之法,他只有能力做到表面的掌控,將某種看似正義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理由,充滿形式感卻對程式背後的意志力一竅不通。這可以看作是控制狂的一個流派,弱智介面往往就是為這種人設計的。
→我始終認為,那些通過傷害他人的肉體而獲得精神快感的人,就是我所定義的「按鍵人」。最微小的權力也能導致罪惡,如果連這都沒有,幻想的權力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幻想中的權力被任意放大,他以為自己操縱著一切,事實上只是一個極端弱智的介面,一個早就被設計好了的程式,可能複雜,可能簡單,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那個介面只需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就能完成,不用邏輯,也無需愛或恨。在罪惡行為的兩端,動機,以及必須承擔的結果,對按鍵人來說都是不存在的。
→這是一個帶病毒的檔,打開它,系統會陷於崩潰。我的任務就是維持系統的運作,盡可能地不讓病毒發作──辨識,延緩,控制,備份,殺除。然後,等待好運來臨。我只需要證明自己不是個bug。
→長得難看的人,缺少很多樂趣。長得好看的人,平添很多麻煩。人生何其公平。
→樂觀者分為理性和不理性兩種,對於生活的災難,不理性的樂觀者總是會採取一種旁觀的態度,即使這災難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多數時候他們看起來就像是一群幸災樂禍的人,並且,在某種極端的情況下,不理性的樂觀者比悲觀者更加不可救藥。
而悲觀者是不存在理性或不理性的。
吊詭的是,儘管不理性的樂觀者顯得盲目、無知、粗魯,有時還會做出種種非人的舉動,看上去很容易被淘汰掉,世界卻恰是由他們來統治的。
→看到他們,我經常會覺得,人們的內心是凌亂的,像一個胡亂搭建起來的攻防系統,胡亂地射擊,胡亂地挖些陷阱,築些籬笆,對於真正的黑暗卻一無所知,也束手無策。
→悲觀者厭棄同類,理性者懷疑同類,中性者不認識同類,只有不理性的樂觀者才會團結在一起,儘管他們並不是大多數,卻因為團結而顯得像是大多數。由此推論,想要在這個混帳的世界上如魚得水,那就扮演一個不理性的樂觀者吧,同類們會來找你的。荒誕世界像巨大的單細胞生物,吞噬一切並自我繁殖,沒有容貌和軀體,只是一堆扭來扭去的黏液而已。
本書特色
路內作品曾獲馮唐、林立青、畢飛宇、楊佳嫻、王盛弘、房慧真、王聰威、甘耀明、伊格言、李儀婷、童偉格、劉梓潔等知名華文作家盛讚。
被評論為中國七○一代最好的小說家之一。
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上海錦繡文學最佳新人獎、錢江晚報年度圖書最佳新人獎、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說家、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度人物、《GQ》雜誌2012年度作家。
名家推薦
作家 李屏瑤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黃宗潔
好評推薦
「這是路內的世紀末敘事。乍看之下,它似乎帶點村上春樹的氛圍、伊幸太郎的腔調,卻有著非常在地化的肌理,中國日常結構的脈絡;看似偵探推理小說的框架,懸疑恐怖小說的細節,本質上卻只是個憂傷的故事。它既是上個世紀末中國發展情境中,一代年輕人的迷惘與命運,也是對權力與人性的深刻反思。」──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豆瓣讀者大力推薦
「我在淩晨四點半讀完後,想去上廁所就猶豫了好幾分鐘。」
「書寫現實,但不是照搬,也不是剪貼,而是藝術化的現實。於是,我看到了一部關於中國八九十年代青春的小說。」
「不得不說路內是目前青年作家中最為才華四溢的一個人,小人物的小世界,折射卻是一個宏大的年代和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