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學」的濫觴,二十五年來無同類書能出其右。
◎ 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二十郎噹歲時的劃時代集體創作。
◎ 堂堂邁入第五版!2022新版收錄16P全新圖文內容。
◎ 加贈姚瑞中長卷畫作《週休八日圖》(本書五位作者亦入畫)。
◎ 2000年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2011年獲選北市圖「台北之書」(非文學類)。
台北不是東京,台北不是紐約,台北不是巴黎,台北不是倫敦——台北就是台北!
「閱讀城市、書寫台北」的里程碑之作。
五個創意與才華無限的年輕人,令整個華文世界為之注目!
昔日廢青今日大叔之不朽「致青春」:
◎馬世芳——「這本亂七八糟、五顏六色、滿是失效聯結的書,記錄了九十年代末期五個小青年的世界觀。我們試圖用一種突梯的方式,表述自己(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對,沒什麼大不了。但若要我和別人交換人生,或者讓我從頭再活一次,我也是不願意的。」
◎許允斌——「哥們買的不是音樂,是求同道中人。我說的是類比與數位的溫度差異,大數據與私密經驗的遙遠距離。」
◎黃威融——「這是五個人青春時期亂七八糟吸收的各種養分的總和:各自偏愛的搖滾樂,當時風行的廣告創意,雜食巧遇的藝術啟發,荷爾蒙失調和青春期暴衝。」
◎陳光達——「知影 l?n 本底 ti? 有 l?n 家己的名,著愛用 l?n 家己的話講出來。」
◎姚瑞中——「大叔年過已半百,眼前滿是春色嬌;回首來時蓽縷路,只見廢墟無大佛。」
「這是一本極難定位的書,不實用,卻極具可讀性。它是五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花了一年的青春和大量的金錢,用掉上千張紙、燒掉上千根菸所累積的作品。儘管這本書可能填塞了許多偏見或者自以為是的趣味,但是不可否認的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創作方向,起碼表現了我們這群人是如何誠實地觀看和存在於這個城市。」
1996年,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都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和當時甫創立的大塊出版社合作,開始了這本耗時兩年的怪書製作。當時鮮少大開本全彩圖文書,也少見多角度的城市書寫;台北的咖啡館尚未氾濫,也還不是文青和創意市集的聚集地。在台北出生長大的五人
◎ 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二十郎噹歲時的劃時代集體創作。
◎ 堂堂邁入第五版!2022新版收錄16P全新圖文內容。
◎ 加贈姚瑞中長卷畫作《週休八日圖》(本書五位作者亦入畫)。
◎ 2000年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2011年獲選北市圖「台北之書」(非文學類)。
台北不是東京,台北不是紐約,台北不是巴黎,台北不是倫敦——台北就是台北!
「閱讀城市、書寫台北」的里程碑之作。
五個創意與才華無限的年輕人,令整個華文世界為之注目!
昔日廢青今日大叔之不朽「致青春」:
◎馬世芳——「這本亂七八糟、五顏六色、滿是失效聯結的書,記錄了九十年代末期五個小青年的世界觀。我們試圖用一種突梯的方式,表述自己(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對,沒什麼大不了。但若要我和別人交換人生,或者讓我從頭再活一次,我也是不願意的。」
◎許允斌——「哥們買的不是音樂,是求同道中人。我說的是類比與數位的溫度差異,大數據與私密經驗的遙遠距離。」
◎黃威融——「這是五個人青春時期亂七八糟吸收的各種養分的總和:各自偏愛的搖滾樂,當時風行的廣告創意,雜食巧遇的藝術啟發,荷爾蒙失調和青春期暴衝。」
◎陳光達——「知影 l?n 本底 ti? 有 l?n 家己的名,著愛用 l?n 家己的話講出來。」
◎姚瑞中——「大叔年過已半百,眼前滿是春色嬌;回首來時蓽縷路,只見廢墟無大佛。」
「這是一本極難定位的書,不實用,卻極具可讀性。它是五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花了一年的青春和大量的金錢,用掉上千張紙、燒掉上千根菸所累積的作品。儘管這本書可能填塞了許多偏見或者自以為是的趣味,但是不可否認的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創作方向,起碼表現了我們這群人是如何誠實地觀看和存在於這個城市。」
1996年,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都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和當時甫創立的大塊出版社合作,開始了這本耗時兩年的怪書製作。當時鮮少大開本全彩圖文書,也少見多角度的城市書寫;台北的咖啡館尚未氾濫,也還不是文青和創意市集的聚集地。在台北出生長大的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