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瓊娟1931年出生於新竹,父親是臺灣第一代西醫。1952年她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就讀,1956畢業當年即入選省展,隔年參加「五月畫會」之首展,同年遠嫁日本定居。雖然旅日生活不如她所預期的一帆風順,更一度中斷創作,基於心中對藝術的熱愛,1969年鄭瓊娟又重拾畫筆,並於1991年於日本舉行首次個展。在參與日本的畫會聯展之後,她決定重返臺灣藝壇,實踐自我。
1992年,鄭瓊娟重新參加五月畫展,多年往來於臺灣與日本之間,最終定居台灣。歷經三十多年的異域生活,透過自我涵養與人生的體悟,鄭瓊娟內心深處蓄積多年的藝術能量有如火焰熾燒,持續迸發出光與熱。她積極舉辦個展,並參與「臺北市西畫女畫家畫會」聯展,作品一新大眾耳目,並廣被美術館所典藏。2013年,鄭瓊娟受邀參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臺灣現當代女性藝術五部曲1930-1983」,成為戰後現代女畫家的代表之一,顯示出她在臺灣美術史上之定位。
鄭瓊娟的創作從天地萬物與己身的感悟出發,畫筆與畫刀、自動性技法的交互運用,從早期具象、半具象,轉換至抽象的風格。她以奔放的色彩,構成脫俗的繪畫語言,漩渦式的曲線、強而有力的筆觸,多層次堆疊的肌理,予人鮮明優雅的視覺印象。鄭瓊娟觀察自然萬物,轉化成自我主觀的世界,她認為微觀與宏觀的萬物,即是人的身體與心靈,也就是天地的和諧平衡,呈現「內心風景」的探討。高貴、神祕、簡約的作品風格,流露出真誠與無窮的創造力。
鄭瓊娟於2024年初過世,她的作品在簡潔之中,流露出祥和寧靜的動勢,將清澄之心轉成溫暖之光,高貴自尊的飽滿人生,都在其心念和畫作之間呈現。
1992年,鄭瓊娟重新參加五月畫展,多年往來於臺灣與日本之間,最終定居台灣。歷經三十多年的異域生活,透過自我涵養與人生的體悟,鄭瓊娟內心深處蓄積多年的藝術能量有如火焰熾燒,持續迸發出光與熱。她積極舉辦個展,並參與「臺北市西畫女畫家畫會」聯展,作品一新大眾耳目,並廣被美術館所典藏。2013年,鄭瓊娟受邀參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臺灣現當代女性藝術五部曲1930-1983」,成為戰後現代女畫家的代表之一,顯示出她在臺灣美術史上之定位。
鄭瓊娟的創作從天地萬物與己身的感悟出發,畫筆與畫刀、自動性技法的交互運用,從早期具象、半具象,轉換至抽象的風格。她以奔放的色彩,構成脫俗的繪畫語言,漩渦式的曲線、強而有力的筆觸,多層次堆疊的肌理,予人鮮明優雅的視覺印象。鄭瓊娟觀察自然萬物,轉化成自我主觀的世界,她認為微觀與宏觀的萬物,即是人的身體與心靈,也就是天地的和諧平衡,呈現「內心風景」的探討。高貴、神祕、簡約的作品風格,流露出真誠與無窮的創造力。
鄭瓊娟於2024年初過世,她的作品在簡潔之中,流露出祥和寧靜的動勢,將清澄之心轉成溫暖之光,高貴自尊的飽滿人生,都在其心念和畫作之間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