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飲食 > 茶心路遠,茶路無盡:茶旅、茶史與茶道的知行合一,見證茶的歷史與工藝之美
圖書一般分類 > 飲食 > 茶心路遠,茶路無盡:茶旅、茶史與茶道的知行合一,見證茶的歷史與工藝之美
茶心路遠,茶路無盡:茶旅、茶史與茶道的知行合一,見證茶的歷史與工藝之美
茶心路遠,茶路無盡:茶旅、茶史與茶道的知行合一,見證茶的歷史與工藝之美
作者: 靜清和
出版社沐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19
語言:中文
ISBN:9786267628430
裝訂:平裝
定價48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

好茶的滋味,從本質上來說,一定是五味調和。透過豐富的實地探勘、大量資料數據、理性的科學解讀,本書細細追尋「好茶」究竟如何誕生,並將各色茶品分為六大類,詳盡道來各自妙處。

●綠茶湯清因芽貴
每年精製的私房茶,包括野生顧渚紫筍、玉玲瓏、獅峰龍井、碧螺春、寶洪茶等等,在揀選茶青時,基本上限定在一芽一葉至一芽兩葉之間。好喝且要好看,文質兼美,才是選擇綠茶的智慧之舉。

●黃茶堆悶滋味醇
在崇尚綠茶的時代,因不善製茶或低溫殺青,抑或殺青時間過長,又或者殺青後未及時乾燥等因素,茶坯在溼熱狀態下,發生了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了黃葉黃湯,在陰錯陽差中,無意間誕生了黃茶。

●白茶清涼不揉炒
因為白茶未經揉捻,其中的酶與多酚類化合物未能充分接觸,致使白茶的湯色與滋味淺淡,這恰恰為白茶後期緩慢、輕微的多酚類物質氧化,增加了轉化的保留空間,注入了更多風味情趣。

●烏龍三紅七分綠
烏龍茶起源於武夷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武夷山的茶樹,大多分布在峰巖深壑的山谷之中。茶農採茶時,要翻山越嶺,登高逐坡,茶青在茶籃裡抖動碰撞,極易在陽光下產生類似萎凋、搖青的效果。

●紅茶醉人濃強鮮
相對於手工製作,機器揉捻能更充分地破碎茶葉細胞結構,得到完美的條索,為兒茶素的氧化奠定基礎。機器代替人工,是紅茶製作的巨大進步。市場鼓吹手工紅茶的優越性,不過是商業炒作的噱頭而已。

●黑茶邊銷後發酵
由此可知,經過人為的保存陳化,茶的青氣和苦澀味,已經明顯減輕;湯色氧化得紅黃明亮;滋味變得更加甘甜醇和,其價值較原來的粗老綠茶,當然會「其利倍」之了。

本書特色:本書匯聚作者多年深入茶山的見聞與心得,透過實地走訪與細緻考證,以嚴謹的思維剖析六大茶類的本質與起源關係。為確保觀點有據可循,作者遍訪茶農茶人,深入研究製茶工藝與茶樹品種,力求內容精準可靠。全書圖文並茂,圖解輔文,既賞心悅目,又知識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