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總為六卷,每卷又分上、中、下三卷,共計十八卷,卷首為「藥性總義」,後分「草、木、果、菜、穀、金石、水、火土、禽獸、蟲魚鱗介、人」共十一部五十二類,共載藥七百二十種。該書是在汪昂《本草備要》的基礎上加以重訂而成的藥物學著作。同時,對藥物的真偽和同一藥名而性味、功用所以不同,以及修治等,都一一述及。全書分類仿《本草綱目》,較為簡明實用。本書在近代本草學著作中流傳較廣,有一定學習和臨參考價值。
吳儀洛
清朝醫學家、藏書家。字遵程。浙江海鹽澉浦人。名醫世家出身,精研醫學並以行醫為業,有盛名。先世藏書甚富,且多海內稀見醫書,多收藏名家古本,如詩文集、經學、史類之書。曾遊湖北、廣東、河北、河南等地,並在四明(今寧波)數年,入「天一閣」苦讀醫籍,學業益精。行醫之暇,聚書博覽精證。著有《本草從新》一書,是對汪昂《本草備要》的增補和更正;並補入藥草近三百種,冬蟲夏草、太子參等藥,均係本書首載。注解藥性,頗多新見。《傷寒分經》一書,是對俞嘉言《尚論篇》的訂正;此外還有《成方切用》,搜集過去和當時成方一千三百餘首,闡釋方義,詳述加減。行醫四十年,名噪一時。(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