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繼「老兵憶舊」之後,以老兵為主題的作品。當年大撤退時雖多達官顯貴、富商,以及後來飛黃騰達者,但這些都不在本書的記述範圍之內。本創作只為凸顯一群由少年到老年,最基層、最弱勢、最默默無聞的老兵,在與台灣共存亡的悲壯歲月裡,他們也只是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就像是過河卒子,聽令行事,經歷過百般劫難,奉獻出寶貴的青春和生命,同樣也是這個時代的犧牲者。
作者簡介
林馬騰
烈嶼上林人。生在日據末期,飢荒遍野,長於大陸撤退,兵荒馬亂,目睹戰爭亂象,經過數次砲戰,做過流亡學生、自耕農、民防隊、軍中僱員等,後來輟學從軍,成為了職業軍人。
林馬騰服務軍旅時曾參與「國光計劃」演訓、「砲戰十週年」備戰、中美聯合演習、擔任開鑿坑道、戍守大膽島等艱鉅任務,曾榮獲全國「模範連隊」、「莒光連隊」、「政戰楷模」等,獲頒勳獎章數枚,任砲兵營少校輔導長時被敵砲重傷,以「作戰二等殘」退役。
林馬騰轉任至烈嶼國中服務,擔任幹事、組長,民國92年退休,公務員計廿八載。他回憶七十六年人生,走過貧窮困絀、戰亂不斷的歲月,一步一腳印,歷盡人生滄桑,一部血淚交織的生活史,若是能將其記錄下來,或許可留給後人一個惕勵,於是萌發探索地方歷史的念頭,一頭栽進文史工作的行列。
多年來,林馬騰投入很多心力在文史工作,林馬騰以行動不便之軀,走訪鄉野各處搜尋古文物,加以建檔維護保存,並深入民間各角落探訪耆老,做成「口述歷史」,並將其蒐集所得做傳承工作,玆列舉重要文史工作事蹟,包括:將祖業「林信屏洋樓」,自行耗費鉅資維修復古,並保存甚多珍貴古文物史料,闢室陳列展覽,免費提供遊客參觀,親自導覽解說,甚至熱心奉茶招待,廣交文史同好,今林信屏洋樓已被列為縣定古蹟。林馬騰從九十五年催生烈嶼「文化館」迄今,一直擔任志工,輔導館務運作,而成為一個富有內涵的熱門觀光景點,遊客已逾百萬人次,創地方文化館成功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