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的體現揭露了身體不穩定、破裂的開放性,且「撕裂」了我們存在的整體。
-亨利-雅克.史帝克 (Henri-Jacques Stiker)
全書以「批判性失能研究」為核心,打破傳統對身體的單一想像,從生態危機、賽博格敘事到失能美學,探問後人類時代中身體與科技、環境的交織關係。透過跨領域視角,重新思考「正常」與「異常」的界限,並賦予失能身體新的主體與意義。
內容分五大面向:從環境污染與身體創傷的關聯,到身體延伸及輔具所展現的生命書寫;進一步探討失能如何顛覆傳統美學,再到科技下身體與機械的融合想像,最終回到知識主體的轉化,挑戰健全/失能的二元對立,挖掘邊緣中的能動與創造。
本書特色
一、 跨界視野廣闊,涵蓋生態、科技、藝術與生命政治,挑戰學科疆界。
二、 兼具理論與實踐,融合西方批判理論與東方在地實作。
三、 全球與在地連結,以台灣案例對照全球失能議題,突顯文化差異與普世經驗。
四、 失能主體賦權,彰顯失能者作為知識生產者的創造力,顛覆傳統認知框架,開啟一種嶄新的詮釋視角。
-亨利-雅克.史帝克 (Henri-Jacques Stiker)
全書以「批判性失能研究」為核心,打破傳統對身體的單一想像,從生態危機、賽博格敘事到失能美學,探問後人類時代中身體與科技、環境的交織關係。透過跨領域視角,重新思考「正常」與「異常」的界限,並賦予失能身體新的主體與意義。
內容分五大面向:從環境污染與身體創傷的關聯,到身體延伸及輔具所展現的生命書寫;進一步探討失能如何顛覆傳統美學,再到科技下身體與機械的融合想像,最終回到知識主體的轉化,挑戰健全/失能的二元對立,挖掘邊緣中的能動與創造。
本書特色
一、 跨界視野廣闊,涵蓋生態、科技、藝術與生命政治,挑戰學科疆界。
二、 兼具理論與實踐,融合西方批判理論與東方在地實作。
三、 全球與在地連結,以台灣案例對照全球失能議題,突顯文化差異與普世經驗。
四、 失能主體賦權,彰顯失能者作為知識生產者的創造力,顛覆傳統認知框架,開啟一種嶄新的詮釋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