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位於亞熱帶及熱帶的交界,受到黑潮支流、南海季風流、中國沿岸流的影響,以及台灣南北海洋生物分佈的分界線-「邵氏線」正位於澎湖南方海域,顯示此處生物地理及多樣性之重要性。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屬於火山島嶼,其堅硬的底質適合珊瑚等附著生物生長的棲地,因此形成珊瑚礁環境,加上岩礁、沙地、礫石等多樣的底質提供了本海域多元的生態棲地,此處有豐富的海蛞蝓多樣性。海蛞蝓屬於軟體動物門以下腹足綱的一個類群,其姿態優美且體色多樣吸引人們的關注,也常被稱為「海底的珠寶」。由於海蛞蝓的生態習性複雜與獨特的攝食行為,可在不同的微棲地發現牠們的蹤跡。藉由多了解海蛞蝓與不同棲地的關聯性,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育研究及經營管理都有助益。相較於有殼之腹足類,海蛞蝓這類群於近年在國內才開始受到關注,加上受限於體型大小、棲地隱蔽而顯得不易發現;且許多物種出現有季節限制等因素,造成多數種類樣本取得不易,故也難以確認種類。因此,在許多物種因缺乏相關研究及物種照片比對現況下,近年來雖有海洋公民觀察家累積的影像紀錄,但由於難以從單一角度甚至模糊的影像確認種類,進而無法轉換為更進一步的資訊,甚是可惜。因此本書建立澎湖南方四島的海蛞蝓基礎資料,以了解海蛞蝓的物種多樣性及分布特性,並作為海洋保育宣導及海洋教育素材,使民眾了解澎湖南方四島海蛞蝓多樣性及海管處對海洋保育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