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心理勵志 > 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
圖書一般分類 > 心理勵志 > 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
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
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
作者: 邱淳孝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5-07-25
語言:中文
ISBN:9789864064847
裝訂:平裝
定價38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第一本深入描繪「高功能內向者」心理歷程的書;
寫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內在衝突與煎熬。

「高功能內向者」6種內耗循環(A.F.R.A.I.D.)╳ 6種蛻變方式(E.N.R.I.C.H.)


他們愈成功,內心卻愈拉扯、懷疑。
只是他們說不出口,總覺得是自己太脆弱、不夠好。

「高功能內向者」所面臨的,是一場外人看不見的內在戰役。
一邊努力撐住外在光鮮,一邊壓抑著心底的疲憊與孤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看不見內心的哭泣,是否就還可以再撐下去?」
但,不斷努力撐持到現在的你,已經值得被好好愛。

「高功能內向者」是指「外在表現優異,性格內向」的人,
他們:
‧細膩、敏感,總能捕捉他人的需求,習慣優先滿足他人的期待。
‧壓抑、隱藏自己的需求;他們表現愈好,面對掌聲,他們愈覺得像站上懸崖。
‧傾向獨處,不擅交際,常自責自己「不夠外向」或「不合群」。
‧難以說「不」,對於照顧、保護自己 ,甚至休息,都會感到羞愧或有罪惡感。

「高功能內向者」在他人眼裡光鮮亮麗,但在內心深處卻被6種內耗循環蠶食──焦慮、偽裝、反芻性自我對話、逃避、內在批評與退化(A.F.R.A.I.D.), 讓他們總是在責怪自己、試圖撐住一切的狀態中掙扎。

不同於「高敏感者」情緒起伏較大而常感覺疲憊的苦,本書攤開「高功能內向者」的內心世界:總是「靠自己」,常常忍不住的「想太多」,甚至在消化不了外在刺激與情緒時,跌入孤獨的內心世界,難以喘息。

淳孝心理師從自己身上出發,結合心理學與多年來的練習與調整,整理出一套系統性的方法,並且幫助許多有類似困境的「高功能內向者」諮商個案。

但,其實「內向」從來不是缺陷,而「高功能」是天賦加上你的努力。當你開始接納自己的內向特質,整合它帶來的敏感、深刻與觀察力,它不只讓你活出更自在的自己,更可能讓你在關係、領導力、創造力上,展現與眾不同的深度與魅力。

這是一本療癒又實用的書。透過6種內耗的解析,與6種內在蛻變方式(E.N.R.I.C.H.),淳孝心理師邀請你,放下對自己的責怪與否定,不再躲藏、不再硬撐,開始與真實而珍貴的自己,重新連結。

成為自己,不需要改變,只需要看見與善用。活出你自己,是你此生最重要的事。

致「高功能內向者」:
‧請相信,當你累了時,你可以休息;當別人讚美你時,別認為對方只是客氣,也請別認為滿足別人的期待,你才會被喜歡。
‧請相信,當你跨出舒適圈冒險時,你能獲得成功與好結果,讓自己更好。
‧請相信,當你能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發聲,當你為自己而活,做自己真正的樣子,你依然能被別人喜歡。

★本書特色:
◎柯萱如(律師;諮商心理師)、陳鴻彬(諮商心理師)撰推薦序

◎王俸鋼(精神科醫師)、林書煒(POP Radio台長/主持人)、周慕姿(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洪瀞(成大教授;作家)、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益賢(臨床心理師)、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激賞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成長路上,我見過一群又一群的「高功能內向者」……這些外顯表現常被人認為是「人生勝利組」的高功能者,內在經歷到的卻是永無止境的拉扯,他們活得非常疲憊與辛苦。為什麼會這麼累?許多人可能深陷其中,卻也困惑、迷惘。因而躲到成就與工作中逃避面對,卻總是困難去「愛」那個真實的自己。──柯萱如(律師;諮商心理師)

◎在我自己的生命裡,我花了好多的時間去摸索與整合「高功能」加「內向者」的特性,再花了許多力氣去成為一個「適應型高功能內向者」,箇中辛苦不容易說得分明。因此很欣慰看到淳孝心理師歸納整理了「改變篇:高功能內向者──E.N.R.I.C.H.六力蛻變圈」並給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更多高功能內向者走得更省力、更少些耗能。──陳鴻彬(諮商心理師)

關於「高功能內向者」,淳孝心理師還想請你思索:
‧你可以讓自己多跟人有互動,但不代表喜歡安靜的自己,是錯的。
你可以讓自己多一些不同的經驗,但不代表喜歡穩定與平靜的自己,是懦弱的。
你可以讓自己做決定時更果決、更快速,但不代表深思熟慮的自己,是不好的。

‧你可以努力讓自己變得不一樣,但不代表原本的自己是不好的。因為你現在的樣子,也是你經歷了好多的事,付出了好多的努力,嘗了好多的苦,才長出來的那個自己──也是時至今日,最好的你了。

‧過度用力地改變自己,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不接納。

‧所有的改變,都應該建立在「自我接納」上。自我接納是所有改變的第一步。自我接納的最大好處是,減少(停止)內耗。

‧大多數人之所以原地踏地,並非不夠努力或目標不明確,而是腦中有太多責備和批評的聲音。這些聲音,不斷責難自己,導致力氣都耗在與自己的對待上。

‧你的苦,其實是因為你花了大多數的力氣,隱藏原本內向的自己,而去學習與模仿那個與自己內向本質相差甚遠的人。

‧所有的生存策略都是有功能的。

‧我們不需要讓內向的自己變得外向,但也不該停留在現狀,感到無能為力。如果想實現完整的自我,應該探索:我是誰(是怎樣的內向者?),我從哪裡來(過去經驗如何影響我?)_分析篇,我要去哪裡(我想成為怎樣的人?)_改變篇。

‧一個健康的人不是追求完美;世上也沒有完美的人,而是擁有彈性、保有各種可能性的人。如果你總是認為自己「一定」要怎樣、「絕對」要怎樣,反而會讓自己太過僵化。

‧停止羨慕外向者,當你羨慕或嫉妒,其實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沒有」。你把內心的匱乏和渴望投射在對方身上,希望成為另一個樣子,甚至想要拋開心中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你不需要變成外向的人,而是安心地成為一個內向的人,但把內向者的特質與能力發揮到最大。

‧一個人的改變,不需要是用「討厭自己」當作動力,應該用「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自由、活成自己更想要的樣子」作為動力,你覺得哪一個動力,會帶給你更多的力量,讓你更願意去改變呢?

‧設定一個有機會達到的目標,並且確實地達到,是一個能增加一個人的自信,最快的方法。

‧讓對方有機會照顧自己,甚至讓自己收得起別人的照顧,也是重要的能力。

‧即使改變小到不行,你都可以告訴自己:「我真的比起原本的自己,又再往前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