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以古代祭禮中動物內臟排列方位對應五方為基礎,五臟與五行的配屬模式是以脾屬木,肺屬火,心屬土,肝屬金,腎屬水。漢代以後,五臟與五行的配屬模式卻變為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後者的五臟五行配屬模式在中醫理論中被定型並被沿用至今。兩漢時期五臟五行配屬模式的轉換,並非出於偶然,而是諸多因素造成的結果。其中包含著政治文化的影響、醫療實踐的檢驗和解剖學的式微等歷史深層原因。
作者簡介
程佩(1981 ~)
男,河南鄭州人,先後獲得河南農業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6),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11),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14),現任教於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組,中醫學講師,已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北宋張商英護法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 年),主編中醫讀物《劇說杏林──中醫史微電影》(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年)。近年來研究方向主要為周易術數、宋史、中國醫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