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人文史地 > 飛龍在天,先秦兩漢民間文藝與思想變化:從上古巫辭到漢代俗說,追溯先秦兩漢的信仰、歌謠與思想構造
圖書一般分類 > 人文史地 > 飛龍在天,先秦兩漢民間文藝與思想變化:從上古巫辭到漢代俗說,追溯先秦兩漢的信仰、歌謠與思想構造
飛龍在天,先秦兩漢民間文藝與思想變化:從上古巫辭到漢代俗說,追溯先秦兩漢的信仰、歌謠與思想構造
飛龍在天,先秦兩漢民間文藝與思想變化:從上古巫辭到漢代俗說,追溯先秦兩漢的信仰、歌謠與思想構造
作者: 高有鵬
出版社複刻文化
出版日期:2025-08-06
語言:中文
ISBN:9786264282048
裝訂:平裝
定價45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獨屬百姓的精神敘事與文學記憶】
從卜辭到戲曲,一脈民聲書寫著時代的靈魂與呼吸
民間歌謠藏於古卷,巫風神話撐起華夏文明的遠古記憶

▎溯源遠古:從巫歌到文明初聲
全書深入探討中國民間文藝在先秦至兩漢時期的發展脈絡,首章聚焦於遠古時代的歌謠與巫術信仰,指出民間文藝在文字尚未普及之時,如何透過巫者、祭儀與口述形式得以流傳與保存。作者認為《周易》不僅是一部哲學經典,更是一部古老的歌謠總集,體現出古代先民對天地自然、社會秩序的深層感知與美學表達。本書在分析《周易》與卜辭、銘文等文獻時,成功挖掘出遠古歌謠與早期文學之間的內在連結。

▎歷史與傳說交織的文藝時代
作者以大量史籍如《尚書》、《左傳》、《國語》為基礎,探討這些典籍中所蘊含的民間文學元素,尤其是歷史人物與事件背後的傳說性詮釋。作者指出商周時代的民間故事和歌謠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結構與宗教信仰,更是百姓集體記憶與情感的載體。本書強調文學與歷史、巫術與政治之間的微妙互動,展現出民間文藝作為社會思想反映的功能與價值。

▎秦漢之際:民俗與文學的交融
進入秦漢時期後,隨著中央集權體制的建立與文字系統的成熟,民間文藝也呈現出更加多樣與複合的形態。本書詳細解析了樂府詩、史傳作品、個人著述與典籍注釋中所保存的民間素材,並特別強調「民間故事」與「俗說」的思想意涵與語言特徵。書中特別指出漢代民間戲曲的興起乃是戲劇文學的根源,其思想內容與美學形式深受前代巫歌與祭儀文本的影響,闡述從口傳到書寫、從儀式到藝術的演變過程。

▎學術視野與文化情懷的結合
本書不僅是一部系統性的民間文藝研究著作,也充滿作者對中國文化根源的深情關懷。作者引用豐富的經典文本與考古資料,並結合現代民俗學、文學批評與歷史學方法,呈現出民間文藝在思想變化中的作用。書中多次強調「巫」的角色與民間創作的集體性,顛覆了過去單一以文人為主體的文學史觀,重新建構出以人民為核心的文化發展史。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探討先秦至兩漢民間文藝的源流與演變,結合神話、歌謠、傳說與民間故事,梳理其與社會信仰、政治思想、文學體制之間的關係。全書運用大量經典文獻與考古資料,兼具學術嚴謹與敘述生動,展現中國早期文藝在巫文化、口述傳統與歷史記憶中的多元樣貌,是理解中華文化原始精神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