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人文史地 >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
圖書一般分類 > 人文史地 >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
作者: 楊照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08-07
語言:中文
ISBN:9786264182904
裝訂:平裝
定價58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一部思考性質的「大歷史」著述──

穿越五千年的縱深思考

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當代實踐



  這部二十萬字的「中國通史」,是楊照以問題導向的史學眼光完成,既承襲了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史學精神,也融合了近百年新史學研究的成果,帶領讀者穿透中國歷史的長程邏輯與因果遞變。



  全書以大歷史分期為五部,從史前新石器文化的「滿天星斗」、夏商周的文明實驗、封建崩解下百家爭鳴的思想迸發,一路鋪展至帝國制度的建構與轉型、中古世族的運作影響、與草原民族的交織糾纏,再至宋代以降的文人文化、外族勢力與近現代的思潮裂變。書中對「帝制為何興起?又為何反覆崩壞?」、「中國為何出現持續三千年的文化內聚力?」這類根本問題,提供了深層追問與歷史回應。



  不同於傳統通史重敘述、輕理解的模式,書中以問題為引,從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思想史等多面向交錯切入,我們不只「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更被引導思索「為什麼會如此發生?」。歷史從不是孤立事件的堆疊,而是有內在邏輯的因果脈絡。文明則是一連串選擇與衝突的總和,折射歷史的走向與可能,也成為我們認識當下、對話未來的思維工具。



  渴望從文化基因、思想傳承、制度轉變中「重新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這是一部兼具可讀性與洞見力的重量之作。



本書特色



  .為大眾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

  採取嚴格的原則,在史實與解釋的拉鋸中,站到解釋的一邊。以漫長的歷史作為思考、而非描述的對象,形成一部可以純粹用理解的方式來閱讀、很不一樣的歷史書。



  .篇幅更短,一本就通:

  楊照以十五年「中國通史」撰述計畫,整理成十三冊《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此書則為厚重卷帙的精華精簡版,用一本書的篇幅,快速掌握歷史的動態變化與因果連結。



  .以大歷史分期,時間跨度延長至民國:

  打破片斷的朝代史觀,以大尺度架構為本,將中國歷史分為上古、古代、中古、近世、近現代五個時期,更將歷史觀照往下推進,涵蓋從民國建立到當前現今的一百年。



  .呈現多元視角和複數觀點:

  打破習慣的學科分際,將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思想,乃至於集體心理狀態,都放入視野中。普遍的人類集體經驗變化原則是這本書思考、探索的主軸,中國則是提供具體、豐富材料的對象。



  .夾敘夾議的說史方式,激發思考靈光:

  歷史知識絕非堆砌史實,更重要的是對變化的覘測。近年教育以閱讀素養、思維能力為導向,如何從歷史知識產生歷史思維,進一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如今更形重要。



各界熱情推薦



  李純瑀(魚小姐)/大學老師、作家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黃鴻璽/武術教師、夜奔文創負責人

  曾冠喆/知名國文教師、作家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文化的徹底斷裂是極為困難之事,吾人終有一日發現其以另種面目起死回生並能追溯回往日模樣;歷史的因果亦是如此,千百年前後的因和果,以何種姿態現身於眾生之前,誰人能知。

  若從直線的角度觀看歷史,簡單有脈絡,找得到文化的始終、看得見因果的所在;然而就橫向的眼光尋找歷史中的文化連結和因果關係,卻是需要更宏大史觀、更開闊眼界之事。

  一件歷史事實,能有千萬種歷史詮釋。

  此次,透過新視野的古今之變,再次一窺歷史的遼闊與玄妙之處。──李純瑀(魚小姐)/大學老師、作家



  今天的社會,教育淪為訓練,思考被慣性包圍;獨立思考不再普遍,取而代之的是隨波逐流。要能看清楚未來,基本功就是要讀懂歷史。楊照老師的新書《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可能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需要的一帖良藥。那些曾經為了考試而被厭惡的歷史,在這裡成了一本引人入勝的故事集、一部多維度的思考手札、一面人性深省的明鏡。能在人心浮動的世代,出現這本好書,衷心感謝,也誠摯推薦給每一位讀者!──黃鴻璽/武術教師、夜奔文創負責人



  楊照老師先前推出的《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十三冊,引導讀者探究歷史事件或時代轉折的因果關連,有助於學子深化自身的文史素養,也能對臺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更有時間縱深的理解,進而形成一套自我價值判斷的標準與主體性思考。如今有了這樣一本精簡版的中國通史,對青少年來說,會更有熱情去閱讀。──曾冠喆/知名國文教師、作家



  一個文明之所以不停止成長茁壯,是因為像唐朝或過去的美國一樣,可以容許文化的多樣性。但是在歷史單一論述的年代,我們這塊土地正失去她的多樣性。邱吉爾說過:「你回顧過去越久,未來越可能看得越遠。」在不鼓勵回顧的年代,推薦大家用楊照老師這本書,理解我們三千年文化血脈的來處!──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從封建制度、百家爭鳴,到帝國體制的確立與變遷;從中古世族的興起,到唐宋變革後文人文化的輝煌;再到蒙古帝國帶來的世界體系衝擊,以及明清兩代絕對皇權的形成與僵化,最終延伸至近代中國在屈辱與變革中的掙扎。楊照老師以其一貫的清晰理路與廣闊視野,將這些看似斷裂的歷史時期,串聯成一條探討「中國」核心約束力如何形成、演變與轉化的清晰脈絡。這不只是一本講述歷史的書,它更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思考歷史」的書,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啟蒙。──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