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人文史地 > 傳記 > 長城外的造反派:漢族青年眼中的內蒙古文革與民族屠殺
圖書一般分類 > 人文史地 > 傳記 > 長城外的造反派:漢族青年眼中的內蒙古文革與民族屠殺
長城外的造反派:漢族青年眼中的內蒙古文革與民族屠殺
長城外的造反派:漢族青年眼中的內蒙古文革與民族屠殺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5-08-04
語言:中文
ISBN:9786267509555
裝訂:平裝
定價68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內蒙古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親眼見證
一場「種族滅絕」╳「政治滅絕」的時代悲劇
名義上「自治」卻無法「自治」的內蒙古自治區
★文革階級鬥爭/民族鬥爭──清洗蒙古人政治精英
★定居者殖民主義──「洗人口」降低蒙古人比例
★「中華民族共同體」神話──任何自主意圖都會被視為「分裂國家」
在中國大躍進期間,數十萬名內地饑荒難民湧入內蒙古,本書的主角程鐵軍,也在1959年隨父親來到內蒙古。1966年中國陷入文化大革命,正值大學生年紀的程鐵軍也加入翻騰全中國政局的階級鬥爭熱潮,成為「造反派」紅衛兵的一員。本書以程鐵軍身為紅衛兵的親身回憶為基礎,配合寶力格及塞爾登兩位學者的研究,指出內蒙古所發生的文化大革命,不僅僅是全中國十年浩劫的一部分,更存在中共摧毀蒙古人自治能力、清洗蒙古人政治精英,迫使蒙古人永遠效忠國家的意圖。此外,本書提出的蒙古人例證,也可作為當代中國對待維吾爾人、西藏人,甚至香港人等民族(群體)的參考,了解中國為求鞏固政治穩定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神話,是如何將國家機器伸入邊疆地區。
階級鬥爭還是民族賦權?文革期間傷亡慘重的蒙古族人
根據官方統計與眾多學者研究,文革共造成1.6萬到30萬不等的蒙古族死亡,當時蒙古族的人口約莫有120萬,也就是說每千位蒙古族,就有13到250人死於文革,這比例明顯高於官方提出的全中國平均數字每千人有10人死亡。中共官方至今不僅沒有表達任何明確的歉意,也始終將這場「革命」定性為「階級鬥爭」,而漠視蒙古族爭取政治自決與文化自決的可能。
從「種族滅絕」到「政治滅絕」的理解框架
本書認為,文革時期內蒙古發生的針對蒙古族的大規模迫害與屠殺,雖然帶有明顯民族性質,但不宜簡單歸類為「種族滅絕」。本書提出「政治滅絕」一詞,強調這場暴力的真正目的是摧毀蒙古族的政治自主性與組織力量,而非消滅整個族群本身。
放任漢族「洗人口」與定居者殖民主義
透過檢視歷史脈絡,本書指出文革中針對蒙古族的壓迫延續了中國自清末以來的「定居者殖民主義」邏輯。漢族在內蒙古逐步獲得的地位與特權,讓他們得以施展國家機器迫害少數民族。據資料統計,蒙古族的人口占比從1800年的近50%,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18%,漢族則占到79%。「內蒙古自治區」已成為蒙古族名義上「自治」,卻無法「自治」的民族自治區。
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西藏、內蒙古到新疆不斷編織的神話
本書指出,自2017年以來中國在新疆推行的高壓政策,以及2020年開始內蒙古中止蒙古語教育,都是官方數十年來持續不斷控制、同化、甚至消滅少數民族自我認同的舉措。少數民族不再是享有領土、政治、文化、語言等憲法賦權的「民族」,而是變為須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族群」。因此,《長城外的造反》探討的內蒙古經驗,不僅是文革問題,不僅是歷史問題,更與今日中國的民族政策及國際人權議題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