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並不複雜,法念處也一樣。只是因佛教發展了兩千多年,中國佛教的大乘傳統更是「法門無量」,就使本書較難被理出頭緒。
大部分的中國法友可能至今仍未明白,佛陀所建立的修行方法主要就是四念處。而法念處是四念處的核心。所以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在宗派林立與佛教思想浩如煙海的今天,向現代人介紹什麼才是佛陀所建立的修行主題。也是要指出四念處可用來鍛鍊與提昇人的智慧而體驗到法喜,也能變得更有能力與愛心。
而這個修行方法不是宗教,更與宗派沒有關係。所以我並沒有要大家放棄自己的宗教或宗派,而只是希望大家在生活裡提昇自己覺知的能力,也就是佛法「五力」裡所說的念力。它是可以被人訓練的東西。而且這個訓練很簡單——只是對自己的身體、感受、精神狀態與思想觀念(身、受、心、法)保持覺知而已。
大部分的中國法友可能至今仍未明白,佛陀所建立的修行方法主要就是四念處。而法念處是四念處的核心。所以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在宗派林立與佛教思想浩如煙海的今天,向現代人介紹什麼才是佛陀所建立的修行主題。也是要指出四念處可用來鍛鍊與提昇人的智慧而體驗到法喜,也能變得更有能力與愛心。
而這個修行方法不是宗教,更與宗派沒有關係。所以我並沒有要大家放棄自己的宗教或宗派,而只是希望大家在生活裡提昇自己覺知的能力,也就是佛法「五力」裡所說的念力。它是可以被人訓練的東西。而且這個訓練很簡單——只是對自己的身體、感受、精神狀態與思想觀念(身、受、心、法)保持覺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