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紀伯倫散文詩歌集》第三冊(全四冊),蒐錄了紀伯倫散文故事與詩集,包含:《先知》(1923年發表)、《先知的花園》(1933年發表)等。
◎作者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Gibran Khalil Gibran,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在英語世界通常被稱為卡里爾.紀伯倫(Kahlil Gibran),是一位黎巴嫩裔美國作家、詩人及視覺藝術家,亦被視為哲學家。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先知》,該書於1923年在美國首次出版,後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書籍之一,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
1904年,紀伯倫的畫作首次在戴(Day)的波士頓畫室展出。1905年,他的第一本阿拉伯文著作在紐約出版。1908年至1910年,在新結識的資助人瑪麗.哈斯克爾(Mary Haskell)的經濟支持下,他前往巴黎學習藝術。期間,他接觸到提倡推翻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敘利亞政治思想家,並在作品中表達類似觀點,同時批判宗教權威。這些作品最終遭奧斯曼當局查禁。
1911年,紀伯倫定居紐約。他的首部英文著作《瘋人》於1918年由阿爾弗雷德.A.克諾夫(Alfred A. Knopf)出版社出版,同時著手創作《先知》和《大地諸神》。1914年,他的視覺藝術作品曾在多地畫廊展出。此外,自1912年起,他便與梅.齊亞達展開密切的通信往來。1920年,他與旅美阿拉伯詩人重新創立筆會(Pen League)。至1931年因肝硬化及一側肺部早期結核去世時,他已在“大西洋兩岸”享有文學盛名,《先知》亦已被譯為德語和法語。他的遺體被運回故鄉貝沙雷,並將全部著作的未來版稅遺贈給該地,如今那裡建有一座紀念其作品的博物館。
正如蘇海爾.布希魯伊(Suheil Bushrui)與喬.詹金斯(Joe Jenkins)所言,紀伯倫的生命“常常在尼采式的反叛、布萊克式的泛神論以及蘇菲派神秘主義之間徘徊”。他的作品涵蓋多種主題,探索多樣的文學形式。薩爾瑪.哈德拉.賈尤西(Salma Khadra Jayyusi)稱其為“二十世紀上半葉對阿拉伯詩歌和文學影響最大的人物”。時至今日,他仍被黎巴嫩奉為文學英雄。與此同時,他的大部分繪畫作品表達個人視角,融合精神象徵與神話元素。藝術評論家愛麗絲.拉斐爾(Alice Raphael)認為,他在繪畫上更接近達.芬奇的古典風格,而非現代的叛逆潮流。紀伯倫龐大的藝術創作遺產,被譽為“獻給全人類的藝術遺產”。
◎譯者邊棣,生長在新疆。上過山、下過鄉、務過農、做過工、執過教。1991年從原新疆醫學院自費出國留學,獲得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藥理和毒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後移民美國,一直在醫藥公司從事神經藥理方面的藥物研發工作,直至退休。文字工作方面,出版過科學方面的著作,做過神經和疼痛學科雜誌的審稿人等。現居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