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餘年前的香港,有一位傑出的年輕報人陳藹廷,他心繫民族及國家未來,渴望清廷自強運動能夠令國家變得富強,扭轉衰頹弱勢。然而,隨着其新聞工作經驗的累積,他逐漸察覺到中國的改革運動施行不得其法,效果不彰,民族復興遙遙無期,覆亡威脅卻無處不在。陳藹廷在思考:他個人有何長處?如何為國家現代化改革出力?他的答案是:放下香港舒適的生活,跑到改革最前線,憑藉其中英雙語才能,對西方商業、法律及文化的認識,以及與外國人交涉的經驗,為國家改革事業打拚。因此,他遠赴萬里以外的古巴設置中國領事館,令數以萬計的被虐華工重獲新生,再返國投身實業工作,竭力推動民族工業發展,然後轉戰鐵路建設,於種種不利條件下爭取外國貸款,其間又參與中英貿易談判,為維護國家利權殫精竭慮。
本書利用過去被忽略的一手史料,重構陳藹廷精采的一生,揭示他如何運用其西學才能為中國現代化作出貢獻,讓讀者更全面理解香港早期華人「西學為用」的歷史角色——他們從香港獲得西方知識及外務才能,不僅用於本地社會,更積極參與晚清自強運動,成為推動中國改革的中堅力量。
本書利用過去被忽略的一手史料,重構陳藹廷精采的一生,揭示他如何運用其西學才能為中國現代化作出貢獻,讓讀者更全面理解香港早期華人「西學為用」的歷史角色——他們從香港獲得西方知識及外務才能,不僅用於本地社會,更積極參與晚清自強運動,成為推動中國改革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