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制戒律,祖立清規,是佛教健康發展的制度保障,是寺院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內容。
金山大徹堂由圓悟勤禪師振興以來,提倡宗風,不落筌蹄,而垂鈎四海,只鉤獰龍。仰仗先覺,留此模範,以為入道階漸,後學初機,細心參閱,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若夫竿木隨身,逢場作戲,因時設施,通權達變,規矩是呆,法則是活,所謂大用現前,不存規則可也。有條攀條,無條攀例可也。
江天禪寺
1. 金山江天禪寺的歷史背景:金山寺(江天禪寺)建於東晉,歷史悠久,曾被康熙帝賜名「江天禪寺」。寺內制定的規約內容涉及堂共住、房規、僧值日行法等。
2. 規約的來源與出版:《金山江天禪寺規約》由金山寺在2006年刊印,但未具體說明規約的作者。
3. 與來果禪師的關係:《金山規約》以百丈清規為母本,並提及來果禪師對叢林戒律的傳承與發展有重要貢獻。這可能暗示來果禪師或其弟子參與了金山寺規約的制定或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