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心理勵志 > 人生不是經濟學教的那樣
圖書一般分類 > 心理勵志 > 人生不是經濟學教的那樣
人生不是經濟學教的那樣
人生不是經濟學教的那樣
作者: 梁夢萍
出版社財經錢線
出版日期:2025-08-27
語言:中文
ISBN:9786264083645
裝訂:平裝
定價35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我們常以為自己在做選擇,選項卻早已被精心設計過
看似便宜划算的價格,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心理代價

▎你真的在做決定嗎?還是只是預設的產物?

  我們自以為理性,但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多數選擇早已被制度、商業設計與情緒預先安排。從你點下購物車的那刻起,你的腦子可能已經中了「預設選項」的圈套。這本書帶你一步步識破行為背後的心理與結構陷阱,揭開那些被當成「常識」卻其實不合邏輯的慣性思維。

▎便宜真的有划算嗎?

  從超商折扣到限時優惠,「免費」和「贈品」是最昂貴的行銷術語。本書揭示:我們並非為產品買單,而是為了內心的焦慮與恐懼感買單。你以為你在選擇「最划算」的選項,其實只是掉進「套餐設計」的陷阱。心理帳戶、情緒消費與沉沒成本效應,不知不覺偷走了我們的判斷力與錢包。

▎恐懼,是最有效的推銷員

  你害怕錯過、怕選錯、怕後悔,這些恐懼構成了一場不斷消耗心理能量的消費戰爭。焦慮經濟已然成形,它不只驅動購物欲,也塑造了我們看待風險與安全感的方式。我們不是不理性,而是過度在意未來可能發生的「壞事」,而這種過度的保護心態,反而成為商業操控的切入口。

▎品牌不是你以為的品牌

  在這個「打卡就是認同」的時代,品牌已不再只是產品,它成了身分投射、社交認同甚至價值宣言。你不買會焦慮、買了又感空虛,這種情緒波動正是品牌設計的核心戰場。當「限量」變成日常、當「別人怎麼看」凌駕「我喜不喜歡」,我們的選擇自由也隨之消失。

▎正常的異常,其實是社會的標準

  這本書的最後,帶你重新思考「不合邏輯」是否真的錯誤。那些與教科書背道而馳的行為,或許才是最適合這個現代社會的生存策略。從反常思考、行動預備系統到心理彈性訓練,我們將學會擺脫僵化的理性模型,活出真正有選擇權的生活。

〔本書特色〕
我們總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消費者,其實只是情緒與制度的產物。本書從心理學與行為經濟角度,拆解生活中看似理所當然的選擇錯覺:為何「便宜」讓你買更多、為何「拖延」源於大腦的時間扭曲、為何「品牌」操縱著你的安全感。從錯誤歸因到情緒消費,這是一本讓你重新掌握思考主導權的現實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