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醫療保健 > 看見反覆流產的曙光
圖書一般分類 > 醫療保健 > 看見反覆流產的曙光
看見反覆流產的曙光
看見反覆流產的曙光
作者: 陳忠仁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5-09-01
語言:中文
ISBN:9786263646834
裝訂:平裝
定價20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本書簡介】
◎反覆性流產的原因一半與婦產領域有關,另一半被歸類為原因不明,而這些原因不明的狀況可能與免疫異常有關。
◎陳忠仁醫師專注於免疫治療,已成功幫助過上百位媽媽成功產下寶寶,本書將陳醫師的診療心得與成功案例與大家分享。

本書內容主軸在介紹過去被歸類為原因不明的反覆流產、
現在因免疫學的進展而能找出致病原因的實際病例,
書中列舉了十三個反覆性流產患者的實例和三封感謝信,
輔佐說明反覆流產的治療過程,和患者應具備的心態。

書中依序介紹反覆流產常見的各種病因,
如抗磷脂抗體、過高比例的自然殺手細胞、
抗Ro/SSA抗體、血栓體質與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以及相關個案治療與改善的案例,
幫助準媽媽們,找到新的契機。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834.pdf

【作者簡介】
陳忠仁 醫師
 
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內科 特約主治醫師

◎簡歷
1954年出生於台南縣(現今台南市)
1972年高雄醫學院(現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並在大學期間通過中醫師特考
1979年大學畢業後入伍,任職陸軍少尉醫官
1981年退伍後,進入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內科
1985年升任內科主治醫師
1987年升任醫學院講師
1987-1990年赴美國進修風濕病學與臨床免疫學
1996年升任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2003年轉任高雄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任職主治醫師,並任職長庚大學中醫系副教授
2014年回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一般醫學內科
2017-2019年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醫部部長
2019年自高雄醫學大學與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退休
2019年獲聘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委託高醫經營)院聘資深主治醫師

◎專長
自體免疫風濕症、痛風、關節炎、絡刺、針灸學、中西醫學合作



【推薦序】
文/劉宏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名譽教授)

醫學的進步為人類帶來幸福與希望,其中免疫學的進展帶給人類的健康貢獻頗大。本人四、五十年來從事免疫學的研究、尤其是自體免疫疾病方面不遺餘力、但自體免疫疾病範圍很廣、幾乎身體各部門的健康問題都有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但因現行臨床醫療的科別分際都很狹隘、很多跨領域的疾病較少人去研究、一般病人也不清楚選擇正確的科別。從事免疫學的醫師也因缺乏跨領域疾病的病人常導致紙上談兵、英雄無用武之地。科際合作或科際合一該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最近幾年來免疫學的進步發現有些反覆性流產(連續兩次以上流產)問題與免疫異常有關。本書的作者陳忠仁教授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的主治醫師、也是本人最驕傲的得意門生之一。陳醫師待人隨和親切、尤其對病人非常仁慈和善。他除了在風濕免疫疾病有成就之外、在中醫方面也有深度的涉入。他也曾經當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任。最近幾年來他專心研究孕婦反覆性流產與免疫異常有關的研究、至今已有不少反覆流產的患者經過他的診治後喜獲健康可愛的寶寶、因而有病人尊崇他為「註生娘娘」。這些患者極大部分是婦產科醫師介紹去找陳忠仁醫師診療。反覆性流產的致病原因一半與婦產領域有關、另一半被歸類為原因不明的反覆流產。這些原因不明的流產在台灣估計每百萬個孕期婦女中約有一萬個,而這一萬個當中有一半可能與免疫異常有關。
這本書的內容主軸在介紹這些過去被歸類為原因不明的反覆流產、現在因免疫學的進展而能找出致病原因的實際病例。這些病例大多數與自體抗體、例如抗磷脂抗體、抗Ro抗體或身體內自然殺手細胞比率過高、少數與血液抗凝固因子、例如蛋白質S或內分泌代謝異常、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等有關。這些反覆性流產病因的檢查須要有專業的免疫學醫師及具有檢測設備及能力的醫院才有可能找出反覆流產病因而對症治療。
這本書列舉了十三個實例反覆性流產患者和三封寄給陳醫師的感謝信非常令人感動。因此可知台灣約有十萬個原因不明的反覆性流產患者若都能成功安全懷孕而獲得健康的寶寶、對國家貢獻頗大、值此生育率普遍下降的時代、反覆性流產出現了新的曙光。

【作者序】
筆者在19歲進入高雄醫學院(現在的高雄醫學大學)學醫,26歲開始行醫,在60歲前後一段偶然的因緣及在賢內助的鼓勵之下,開始了反覆流產與免疫的奇妙旅程。
非常感謝在溫暖的南方,有母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豐富的檢驗資源,可以協助我們幫助反覆流產的婦女找出免疫的相關因子,以得償所願!
特別值得一提本書之成功有一個突破的關鍵乃是在2023年的三月,一次的台東之旅,感謝一場非常難得的高雄與台東合力探討孕婦風濕免疫的合作會議,在分享了彼此的心得,3月5號回程的新自強火車上一時文思泉湧,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起了一個重大的突破,因此在此特別為之記錄。台東的海岸面向太平洋壯闊無比,對於我的寫作起了很大的啟發,感謝這一股來自太平洋的偉大力量,推動我動筆。
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在七旬自問還能有把握充滿活力的幸福時光還有幾年,其實是有限的。或許3年5年或10年,然而不管如何最重要的就如同日本比叡山天台宗酒井雄哉法師所說的「一日一生」吧!就把每一天過得充實,在自己的崗位為周遭的人做出應有的努力。
在火車的旅行中,也目睹了中央山脈的壯麗,不禁興起了一股豪情壯志,自己許下了一個諾言要把握時間預計在2023年的聖誕節當天完成初稿,如此在過年之間定稿或許在2024年的春天就可以排稿。然而由於工作的負擔加上自己的疏懶,竟然一拖就已經到了2025年的春天。
雖然本書必然不完美,但是希望這一本書的出版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可以幫忙更多需要的病人。非常感恩感謝我的內人、孩子們、父母、岳父母、師長、朋友、同事們、同學們、還有病人們與病人家屬們。有了大家才有這本書的完成,謝謝!感恩!

【目錄】
給讀者們──本書的使用說明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反覆流產之定義與盛行率
第二章 胚胎發展的分期
第三章 免疫學的因子與反覆流產
第四章 抗磷脂抗體(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第五章 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s)
第六章 抗Ro抗體
第七章 血栓體質
第八章 臨床症狀不明顯的甲狀腺功能低下
第九章 中西合璧新模式
第十章 反覆流產的病人需要做試管嬰兒嗎?
第十一章 結語
附件1、反覆著床失敗
附件2、加拿大魁北克省給我們的啟發
附件3、生活的保養之道
附件4、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孕產安全
附件5、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衛教單張
附件6、反覆性流產的免疫檢測建議清單
患者的分享
個人省思


【內容試讀】
◎第一章 反覆流產之定義與盛行率

反覆流產的定義雖然各家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較為普遍被接受的看法乃是「在懷孕期20週裡面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經由超音波或病理檢查所確認的流產」,或者是「連續三次以上經由臨床診斷的流產(無須經過超音波或病理檢查確認)」。一般而言,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不明原因之流產,宜進一步做免疫學評估。
根據學者們過去的調查,在懷孕的婦女之中大約有2%的人會有連續兩次以上的流產。據此推估在百萬個懷孕婦女約有兩萬個人會遭遇到連續兩次以上的流產。在這兩萬個反覆流產的婦女當中有一半與婦產科領域(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性荷爾蒙、泌乳激素或染色體)有關;然而另外一半(約一萬個)在過去則被歸類為原因不明,稱為原因不明的反覆流產(uRPL)。
當病人面臨原因不明時,必然是惶惶不可終日。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現在終於明白免疫學的因子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可望為反覆流產的婦女帶來一道曙光。

◎第四章 抗磷脂抗體(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如同前面所述,在原因不明的反覆流產患者(uRPL)當中,大約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和免疫的因子有關。而在眾多免疫因子裏,最重要且最常見的就是抗磷脂抗體。因此抗磷脂抗體的檢驗自然成了第一優先的項目。
目前對於抗磷脂抗體之檢測涵蓋了底下五個項目:
1. 狼瘡抗凝物(狼瘡抗凝血因子)
2. 抗心脂抗體IgG
3. 抗心脂抗體IgM
4. 抗beta2糖蛋白1 IgG
5. 抗beta2醣蛋白1 IgM
以上任何一項呈現陽性皆可視為帶有抗磷脂抗體。

至於多久需要再檢測一次呢?對於抗磷脂抗體呈現陽性的病人是否有必要再追蹤檢測呢?答案是肯定的!多久要再追蹤?依據1998年札幌會議的建議是在6週之後。而後2008雪梨會議的建議則是12週以後。無論是6週或12週再測,其目的在於排除一過性反應,希望能找出持續陽性的群組。
那到底是6週檢測一次或12週再檢查,則各有不同的觀點。雖然雪梨的標準提出了12週再測,但也有研究顯示12週的檢測比起6週後再測並無明顯的優勢,更有研究顯示6週以後就檢測更能反映出與疾病的相關性。
因此筆者個人臨床經驗建議在檢查出抗磷脂抗體之後,可在6週以後先做一次追蹤,如有必要12週以後再進行檢測。

※個案舉例4-1

一位40歲的女士,回首她的懷孕紀錄確實充滿了艱辛。她來到高醫的門診是在35歲,依照她的描述已經歷過三次流產:第一次是在7週,第二次是在8週,第三次是在6週,而這一次(第三次)雖然有使用Aspirin(阿司匹林)卻也沒效果,因此非常的沮喪。
來到了門診系列的檢驗發現她的血清中出現明顯的抗心脂抗體IgG,高達90個單位,正常值應該是小於10個單位,因此確診為抗磷脂症候群。
於是在開始備孕時就給予阿司匹林100毫克(每天一次),之後在第四次懷孕的第4到第5週隨即開始施打低分子量肝素,之後終於足月生下一個小寶寶。當小寶寶兩歲了,她又有了孕,這是第五次懷孕,於是採取了相同的策略,除了原有阿司匹林更加上低分子量肝素,終於又成功了。
從這個病例來看,一開始連續三次的失敗,後來檢驗出抗磷脂抗體之後,從備孕起就先使用阿司匹林做為基礎的保養,並且在懷孕之後加上低分子量肝素,終於如願生下兩個小寶寶。
總而言之,帶有抗磷脂抗體患者「在孕前先使用阿司匹林,等懷孕後再加上施打低分子量肝素」確實是很好的組合,可幫助許多患者達成順利孕產的願望!


以上內容節錄自《看見反覆流產的曙光》陳忠仁◎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83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