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橫跨半世紀、影響深遠的計劃生育運動中,社會發展如何與民眾際遇相互影響?制度設計如何在基層社會實現計生效果?地方執行者又如何在政策框架下尋求平衡?
本書選取西部甘東縣為研究案例,通過扎實的田野調查與珍貴的一手資料,重現1972至1982年間從“晚稀少”到“一胎化”的政策演變過程,探討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組織機制與地方適應策略。
這既是一部記錄人口政策變遷的實證研究,也是對現代國家治理方式的學理探討。在人口調控的實踐中,展現了政府、社會與個體之間的複雜互動。
本書選取西部甘東縣為研究案例,通過扎實的田野調查與珍貴的一手資料,重現1972至1982年間從“晚稀少”到“一胎化”的政策演變過程,探討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組織機制與地方適應策略。
這既是一部記錄人口政策變遷的實證研究,也是對現代國家治理方式的學理探討。在人口調控的實踐中,展現了政府、社會與個體之間的複雜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