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三十多年,不同世代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在今天面對戒嚴及解嚴,會有如何的反省與回應?林志明教授曾於2017年擔任大內藝術節「解/嚴」此一展覽的策展人,邀請多位不同世代的代表性藝術家自行提出作品,並推薦其他創作者或作品,共同完成展出。與此同時,策展人也與藝術家進行深入的訪談,本書即此訪談之成果。書中一共收錄莊普、梅丁衍、吳天章、吳瑪悧、陳界仁、王俊傑、陳志誠、黃心健、姚瑞中、高俊宏、許家維等11位藝術家的訪談錄,從中不僅窺見1980年代以來台灣藝術的發展,也看見「戒嚴」與「解嚴」的多元性。
〔訪談與策劃〕林志明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特聘教授。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學院文學藝術語言體系研究博士,曾三度受邀至巴黎第七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擔任國立臺灣大學等校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研究、美學及法國當代思潮。
同時也是許多重要歐洲當代思想家的翻譯者,譯有布赫迪厄《布赫迪厄論電視》、奧格《塞尚:強大而孤獨》、布希亞《物體系》、傅柯《古典時代瘋狂史》、《性史》(陸續出版中)、班雅明《說故事的人》,以及朱利安的《功效論》、《本質或裸體》(合譯)與《間距與之間:論中國與歐洲思想之間的哲學策略》(合譯)等書。
著有《古典時代瘋狂史導讀別冊》、《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北師美術館開幕大展圖錄》、《複多與張力:論攝影史與攝影肖像》等書,以及論文數十篇。
〔協訪與整理〕王振愷
藝術書寫者、獨立策展人,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碩士班藝術理論與評論組,現任空總C-LAB CREATORS年度觀察員。
〔協訪與整理〕林漢慶
現就讀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碩士班藝術理論與評論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