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一般分類 > 藝術設計 > 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
圖書一般分類 > 藝術設計 > 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
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
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5-09-12
語言:中文
ISBN:9789620456824
裝訂:平裝
定價112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戰後香港社會面對人口暴增、重建需求,採取世界風行的現代主義設計,追求簡潔,強調功能性和實用性。由本地工匠實踐舶來的建築理念,選用本地的材料,並因應氣候及社會環境,逐漸發展成屬於香港的融合多重文化與思想影響的建築體系。本書探討1950至1980年代香港建築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建築故事作為切入點,串連香港與亞洲以至世界其他地區的建築脈絡,回應「香港建築缺乏特色」的迷思,同時在無盡長河中找到「香港建築」的位置。
本書不僅是文字記錄,圖像素材多元,包括來自世界各地機構與建築師家屬所得的歷史照片、圖則、渲染圖、手繪圖等,以及研究團隊仔細爬梳後所整理的時序表和立體模型圖,希望在文字以外建構豐富的視覺敘事,重現已消失的戰後建築面貌。

名人推薦
「這本書專注於1950年代以後的20年香港公共建築,實在令人欣喜。皆因在這期間興建的公共建築,其設計水平可視為香港公共建築第一階段的優秀時期。這三位持續努力的年輕建築師,儘管各自在不同的國度工作,仍然心繫故園,致力於尋找過去,以填補香港建築史上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馮永基太平紳士
香港藝術館、香港建築中心顧問
香港中文大學兼任教授

「這是一本具有深刻見解、縝密研究且通俗易懂的書籍。長久以來,香港的現代主義建築在公眾眼中常被誤解為平庸無奇或缺乏美感,因缺乏鮮明色彩與裝飾而不被重視,但實際上,它們在比例與空間運用上的『橋妙』設計,往往被大眾所忽略。這本書正是為了彌補這一認知落差,幫助讀者重新認識並欣賞這些建築的價值,同時揭示香港建築史上一個關鍵而被低估的篇章。」

何培斌
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建築遺產的保護與管理教席

「《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一書所牽涉的時代、人物與事件均極為廣泛複雜,涵蓋的地域範圍近在東南亞,遠至英國加拿大等地。透過三位作者心思縝密的爬梳與串聯,彷彿以文字編織出一齣波瀾壯闊的紀錄片,引領讀者以近距離、甚至第一人稱的視角,走進本地現代建築文化的誕生與演變歷程。」

彭展華
註冊建築師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作者

「戰後建築研究檔案的三位雖然年輕,但他們對研究戰後建築的熱愛及年資其實已有多年。我與其中兩位作者可算是識於(他們的)微時,見證著他們由大學時代已經對研究戰後建築充滿熱愛,甚至可以說是熱戀;我亦非常羨慕他們可以投放很多時間在自己喜愛的研究上——相信這是許多喜歡做研究的人的夢想。這本書是他們的心血結晶,絕對不能錯過。」

吳韻怡
建築文物保護師
Revival Heritage Consultants Limited 總監
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會長(2023-2025)

「讀《香港戰後建築檔案: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時,一直想,這本書就像是Utopia London般的存在,而且更詳實和深入地說故事,一方面,相信它將成為無數香港讀者開始認識現代建築的重要啟蒙,另一方面,一邊翻閱也在想,如果年輕時就遇上這本書,應該會走少了冤枉路,更早就可以對香港現代建築有較全面的認知。」

黃宇軒
《香港散步學》及《城市散步學》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課程講師